科研进展

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团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全期别鼻咽癌精准放射治疗靶区自动勾画

阅读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成为升级转型的关键词。近日,我校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团队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自动勾画方面取得新进展,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实现了鼻咽肿瘤自动勾画,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3月26日发表于国际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2018年IF 7.46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头颈部肿瘤,中国发病率全球第一,其中广东省高发区的发病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倍,因此也被称为“广东瘤”。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治疗困难,且鼻咽癌对射线敏感,因此放射治疗是根治手段;我校肿瘤防治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每年收治鼻咽癌患者5000余例。通过精准放射治疗联合适当强度的化疗,80%以上的无远处转移鼻咽癌可被彻底治愈。

放射治疗过程中,加速器治疗机发出的射线要从不同角度穿过周围的脑干、颞叶、眼球、视神经等40多个重要器官到达鼻咽肿瘤,精度要求在毫米级别;照射不足将导致肿瘤复发,照射过度会增加放射性脑损伤、听力下降等后遗症。因此,准确界定照射范围(勾画靶区)是精准放射治疗的关键步骤,即在CT或MRI影像上描绘出肿瘤范围。目前,鼻咽肿瘤靶区的勾画主要为人工勾画,准确性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存在不快(3-10小时)、不准(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