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希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陈希路助理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宋铮教授、裴光宇助理教授、耶鲁大学Fabrizio Zilibotti教授合作论文“Tertiarization like China”于2023年5月在经济学英文知名期刊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上发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完成了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到世界工业制造大国的转变。如今,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已经逐渐从由农业到非农业的转型转变成由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到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转型。换言之,我国正在经历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传统观点认为,这种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可能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带效应,即服务业发展仅是随着制造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收入提高导致服务需求上升的结果(Baumol,1967)。如果服务业比重持续增长但其生产率停滞不前,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而言将是一个挑战。另外,学术界大多数研究的侧重点仍集中于工业部门,学术界对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复杂性仍然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其中一个原因是数据上的限制:我国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但缺乏类似针对服务业企业的数据。此外,衡量服务业的生产率也十分困难。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持续增长的服务业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首先,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局的分行业数据表明,为工业部门提供投入的服务业(即生产性服务业)正快速增长。然而,生产性服务业并非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唯一驱动力。消费性服务业,也即改善消费者获取商品机会(例如零售或餐馆)或提供家庭直接消费服务(例如娱乐、健康、社区服务)的行业也有显著的发展。本文还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化解了对中国经济中服务业生产率停滞不前的担忧。
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
(1)相较于第二产业或工业部门,服务业的名义和实际增加值份额以及就业份额都在持续上升。
(2)本文将服务业划分为三个子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并发现它们的增加值增长相对均衡。然而,消费性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增长速度快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3)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的价格增速更快。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增加和服务业相对价格的较快增速表明,非位似需求在我国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服务业的技能升级比工业和建筑业更为强劲。尽管服务业在2005年已经拥有最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度,但其人力资本投入在其后的十年间也经历了高速增长。这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国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选择。
(5)从2005年至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为4.4%)超过了工业部门(2.3%),且该结果在采用Fan、Peters和Zilibotti(2023)提出的解决服务价格指数测量问题的方法时仍然是稳健的。这一发现表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并非仅是收入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日益上升,而且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发展的具体趋势来看,一方面,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市场和非贸易商品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加,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另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共同富裕的推进也将使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生产率提高。
论文链接: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economics-071122-0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