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张慧东团队发现锂暴露导致铜死亡而引发不明病因流产

稿件来源:附属第八医院 编辑: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黄艳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文志烽) 近日,附属第八医院张慧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锂暴露是引发不明病因流产的新的健康风险因素,还揭示了锂暴露引发不明原因流产的全新生物学机制,并且还鉴定了治疗流产的新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综合性期刊《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

锂(Li)电池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过去十年,全球锂产量激增256%,但回收率仅5%,意味着95%的废弃锂被丢弃到环境中,并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口服暴露的环境Li会经由“胃肠道→血液→卵巢/子宫/胎盘→胎儿”途径在小鼠体内进行转运,仅5.6倍真实环境暴露剂量即可破坏小鼠卵巢与胎盘结构功能,28倍剂量(当前临床治疗量)即可诱发小鼠流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锂暴露导致胎盘功能障碍并引发流产的新途径和新机制,为环境锂污染影响女性生殖健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团队构建了不同剂量锂暴露的滋养层细胞模型,发现高剂量的锂会导致滋养层细胞铜死亡,并进一步在不明病因流产患者的病例-对照组和锂暴露的小鼠流产模型中得到验证。主要机制包括:锂暴露上调了FOXO1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了FOXO1介导的STEAP4转录,上调了STEAP4的表达水平。随后,STEAP4又上调细胞内的亚铜离子水平并导致铜死亡,进而引发流产。进一步采用铜死亡抑制剂TTM,或者通过抑制FOXO1或STEAP4的表达,均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胎盘组织铜死亡,并缓解锂暴露引发的小鼠流产。总体而言,本研究成果有望为能源、环境与健康领域带来突破性启示,值得高度关注与深入跟进。

附属第八医院的幸帅帅(硕士)、林晏冰(博士)和孙义(博士后)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慧东教授为本研究的唯一通讯作者。附属第八医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http://doi.org/10.1002/advs.2025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