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02 2024-08

    廖文波、凡强团队等提出解释“山地植物区系聚集的地质岩性假说”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熊丽娜)物种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是生物地理学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洪堡时代,就已经发现热带山地有着极高的物种多样性,阐明山地植物区系的成因对理解物种形成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有重要意义,近两个世纪以来吸引了大批生物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投入研究,尤其是通过区域植物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以及与气候因子、生态因子、地理因子等的耦合研究,取得许多新的进展,进而形成了一个较为...

  • 01 2024-08

    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学科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斩获第一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孟祥伟、王红梅)7月19日下午,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正式发布。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范围包括全国2943家三级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位列综合榜第11位,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12位,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位,4个学科进入前10位。其中,肿瘤学排名2023年度科技量值第1位,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第1位。发布会现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

  • 26 2024-07

    生命科学学院陆勇军教授团队与附属六院王辉教授团队合作揭示辐射诱导的肠道菌群和代谢失调介导放射性直肠病的发病机制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熊丽娜)放射性直肠病(RP)是盆腔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直肠和子宫肿瘤等)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副作用,发病率高,而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辐射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然而,RP中参与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共代谢产物和调节网络特征尚未阐明。生命科学学院陆勇军教授团队与附属六院王辉教授团队使用RP小鼠模型和多组学策略来表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以揭示肠道菌群通过其共代...

  • 25 2024-07

    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在规模化制备微纳量子光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雷世菁)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雪华、刘进教授研究团队为解决高性能微纳量子光源难以规模化确定性制备问题,提出和开发了量子辐射子的超分辨和高光谱快照式荧光成像方法与技术,实现了高性能微腔量子光源器件“又快又准”的规模化制备,为构建可扩展光量子集成芯片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resolved snapshot hyperspectral imaging of solid-state quantum emitters...

  • 24 2024-07

    孙勇副教授、王成新教授团队在Janus拓扑绝缘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孙勇)拓扑绝缘体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拓扑保护的表面电子态,成为新奇量子特性基础研究与器件构建的重要平台。其中,铋基二元及合金材料(如Bi2TexSe3-x)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表面态,由Z2拓扑不变量描述,是研究最为深入的强拓扑体系之一。然而,该类材料通常为中心反演对称结构,阻碍了在拓扑磁电效应、非线性光电子动力学领域的潜在应用。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成新教授、孙勇副教授团队通过...

  • 23 2024-07

    陈燕铭/何学敏课题组发布关于GLP-1RA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新机制的研究成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何学敏、文思颖、唐喜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首要致盲性眼病,全球发病率高达22.27%。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针对DR中晚期,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用于长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明星”药物,但对于DR患者应用GLP-1 RAs这类药物尚存在很大争议。附属第三医院陈燕铭教授联合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少冲课题组通过翔实数...

  • 19 2024-07

    蔡莉副教授课题组揭示孕期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调节PM2.5暴露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生风险的相关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蔡莉)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莉副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The associations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n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 birth cohort study”。该队列研究发现产前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

  • 18 2024-07

    中山大学杨建荣/田国宝/陈小舒团队提出抗生素耐药的可逆性评估方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抗生素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生物医学成就之一。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促使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快速演化。每年死于AMR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数百万。开发新型抗生素是目前应对AMR的普遍策略,但新型抗生素研发周期长、难度大,因而亟需寻找新方法以遏制抗生素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细菌面对逆境(如抗生素压力)往往通过牺牲一部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