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 在国家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公共卫生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2021年10月,学校在秋季工作会议上对“十四五”期间各项主要任务提出了高追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高品质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引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秋季工作会议要求,奋力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与业务相结合,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供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加强思想建设,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组织建设,以创新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的紧密结合,推动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学院的废改立工作,提升规范意识和执行力;聚焦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党风促教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教工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积极推进党员发展工作;建立党委委员-辅导员双联系党支部制度、教工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制度;党支部书记兼任团支部书记,推动党团班一体化,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引才育才,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建立学院-系室-导师的三级人才引育机制。在学院层面,为青年人才提供科研指导,加强学术交流与压力疏导,通过科研帮扶、教学帮扶、文化帮扶等措施,做好引进人才帮扶工作,为青年杰出人才的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持。在系室层面,给予系室人才引育工作经费支持,将人才引育作为系室主任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指标。在导师层面,采用任务驱动、奖励驱动等长效机制,鼓励导师积极引育人才,并将人才引育成效纳入聘期考核。
筑巢引凤、固巢育凤。推动学科整合与学科交叉,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人才引育创造良好条件。
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涵盖品德、创新能力、学术贡献等要素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强化代表作制度;统筹人才评价和教育评价,将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到人才培养环节;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教师把个人追求和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对标“十四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完善绩效分配奖励制度。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
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教育并举。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的有机融合。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育人点”与“专业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拓展课程思政覆盖面;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注重学术道德和个人思想品质的培养,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责任担当。
健全多层次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针对公共卫生教育的学科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科研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行动能力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良好创新力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梳理“脸谱化”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培养本科生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以科研课题形式建立以问题和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索型学习模式,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推进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强化科研素养。加强学术型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专业型研究生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实践课程比重,突出案例教学;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模式,提升其全球视野、应急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建设高水平国家教学平台,强化疫情形势研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鉴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等知识能力培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五类“金课”,推动教材和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建设。凝练培育教学成果,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可传承的经验、可显示的成果。遴选高层次高质量实践教研基地,进一步拓展与基地的建设合作,构建长效互补双赢的合作机制,围绕“医防管”教师和学生双通道“三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实现培养具有良好创造力的拔尖创新公卫人才的目标。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公共卫生学科建设
紧扣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公共卫生学科建设,进一步扩大研究平台的规模,凝聚和做大研究团队,整合和完善健康大数据平台,夯实三大重点学科方向“营养、心理行为方式与健康及慢病防控”、“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与健康效应风险评估”、“基于社区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及应急预警”的研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基础前沿理论向健康风险防控决策转化的突破,努力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牢记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奠定扎实基础!
文稿终审:公共卫生学院 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