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的履历,人们总会惊叹于他所获荣誉的层级之高、数量之多: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美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医学科学院资深院士、宝钢优秀教师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连续6年获得爱思唯尔(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对于身上无数的光环、嘉奖和成就,何裕隆并不看重,他最看重的是患者。从医30多年,何裕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工匠精神,将“尊重生命”这四个字化作大爱,为更多患者创造更多“明天”。
中山七院在何裕隆的带领下,以“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继续前行,与医疗同行一道,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为建设品牌医院不懈努力。
一名老党员:身先士卒冲一线
作为入党38年的老党员,何裕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管是支援西藏、抗击非典,还是支援基地医院、脱产带教,他都身先士卒,第一个参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何裕隆依然一马当先,“大敌当前,我们要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保护人民安全。”他向全院职工发出号召。
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患者“零死亡”是何裕隆对全院定下的目标。自2020年1月20日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他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提前布局,经常深入发热门诊观察流程设计,确保每一个细节不出疏漏。
对于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严格要求进行防护培训,考核及格才能上岗。“零感染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一定要严谨、科学。”
在何裕隆的带领下,中山七院仅用13天便建成了深圳首个拥有100张床位的临时留观病区,为深圳抗疫提供有力保障。医院还积极选派精兵强将支援北京、香港等地,助力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广东力量。
一名好医生:以仁心施仁术
作为中山七院创院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何裕隆同时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
从医30多年,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率领团队在胃肠肿瘤诊治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将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61.4%。
他严格要求,注重质量,将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为106岁肠癌患者手术、为患有巨大腹膜后间质瘤的年轻战士开展多脏器联合切除、奋战20小时救治剖腹产术后腹腔大出血的年轻孕妇……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对于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何裕隆师从我国有“胃王”之称的胃肠外科专家王吉甫教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他也将恩师“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对待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传承下来。
不仅严,更用心。他手把手教学生操作胃肠镜;查房时要求脱稿汇报病史并熟记各项检验结果;手术遇到的问题尽量详细说明,督促学生学习;仔细检查学生写的病历,把错误一一纠正。
教学生仁术,更启迪学生的仁心。日常工作和教学中,何裕隆始终要求医生要有同理心。他常常对身边的医护说:“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
“把病人当亲人”是何裕隆一直践行的理念,他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同时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年轻医护。30多年来,只要不出差,他都坚持每天至少2次到病房看患者,多次被医院职工和病人评为“医德医风标兵”。
一个好院长:打造世界级医学中心
在何裕隆的带领下,中山七院自2018年5月11日开业以来不断创造新建医院的“深圳速度”。一开业即同步开放门诊、24小时急诊、住院、手术室、ICU和健康体检中心,展现了雄厚的综合实力。
如今,中山七院已引进了26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的医疗骨干、9个“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致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医学科研大平台,从康奈尔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伦敦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引进169名专职科研人员,与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落地2个诺奖实验室,每年举办2-3次高水平国际会议,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获批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为迅速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何裕隆每周三都组织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倡导以系统疾病为主体的诊疗理念,提高疑难重症诊治水平。“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多学科病例讨论才能给病人提供最佳的诊断和治疗。”何裕隆反复强调。
不仅自身发展,在何裕隆的带领下,中山七院还全力对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2017年至今,医院先后派出专家团队18批次、206人次,帮扶手术量达201台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6项,累计帮扶天数1287天,培训人员12104人次,获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云南省何裕隆专家工作站,为凤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我们要让深圳市民不出深圳就能获得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把中山七院建成国际领先水平、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世界级医学中心!”谈起未来规划,何裕隆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