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履新对个人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全体职工,努力创造中大八院新的飞跃,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辜负学校的重托、政府的支持和职工的信任。”2018年8月1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新任院长沈慧勇在上岗会上,郑重地许下承诺。 此后,他挑起区校合作共建“区域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重任,与中大八院一同扎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开启大湾区健康事业的新征程。 在履新中大八院院长前,沈慧勇任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科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曾如此评价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不仅具有丰富的大型医院管理经验,还具有建设医院新院区和接管分院的经验。该同志有干劲有能力有魄力,勇于担当,工作思路清晰,领导方法得当,善于团结班子成员和统揽把握全局,能够积极谋改革、促发展。”
以患者为中心 用实际行动引领风尚
在沈慧勇的牵头下,中大八院脊柱畸形诊治中心于201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至今,该中心已开展数十例复杂、高难度脊柱矫形手术,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的高端医疗服务支撑。 来自贵州毕节贫困地区的小洁,是在这里重获新生的患者之一。 9岁那年,她被确诊特发性脊柱侧弯。“很多医生都说我的情况复杂,需要做手术矫形,风险很高,很少有医院能完成。”四处求医无果,家境贫苦的小洁只能选择放弃。 直到2020年初,沈慧勇率脊柱畸形诊治中心医疗队到贵州开展义诊活动,让小洁看到了希望。 “一般人的脊柱是笔直的,她的脊柱就像一根‘麻花’一样,都扭在一起,有大角度的侧凸和旋转,属于特别严重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沈慧勇介绍,根据小洁的病情,必须实施高难度的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是终身瘫痪。 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 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况,沈慧勇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在多方支持下,小洁提前四个月住进了中大八院骨科病房,早早为这场“硬战”做准备。随后,沈慧勇带领专家团队反复讨论,制定详尽的诊疗计划,术前他们构建还原小洁脊柱的3D脊柱畸形实体模型,通过计算机建模,精确模拟手术截骨区域。手术历经8小时,最终成功完成。 在中大八院,改变命运的还有梦想开咖啡厅的贵州青年阿毅、立志从医救人的17岁少女小花、家庭顶梁柱的梁大哥……在他们的印象中,沈慧勇更像长辈、兄长,不仅通过精湛的手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更以谦和、慈爱的人格魅力在他们的心底点燃了新的希望。 熟悉沈慧勇的人都知道,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多忙,结束一天的工作前,一定要到病房看看当天手术的患者,以便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这小小的举动,不仅影响了他所率领的骨科团队,更在中大八院掀起了一股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的风尚。
提升诊疗能力 打造名院品牌
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固然重要,但诊疗能力也必不可缺。 任中大八院院长后,沈慧勇便提出“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共同打造医院品牌”的工作目标,开创了“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勇创新高,人才引育工作提质增效,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
在他的带领下,中大八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获批“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互联网医院”、“深圳市5G政务应用重点项目”、“深圳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选建设单位”等,实现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举;
❏ 大力推进医院建设,全面上线信息系统,致力打造智慧型医院;
❏ 明确学科布局,现有A类重点学科2项、B类学科8项、培育学科6项,其中脊柱外科、心血管内科已获评深圳市临床重点学科;
❏ 构建集团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院办院管24家社康中心,打破院本部与社康信息壁垒、打造标杆社康、做好医防融合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
此外,他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通过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的修订,更改薪金发放模式、提高专职科研人员待遇、设立团队安家费和科研经费、设立伯乐奖。 至今,中大八院已经吸引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专职科研人员(含博士后)等博士学历各类人才146人。2020年,该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居深圳市医疗系统第4名;发表SCI论文63篇,同比增长90.91%;医院研究成果首次被选为国际期刊的“封面故事”,实现了科研成果高质量发展。 挂牌“中山大学第八临床学院”后,医院正式纳入中山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先后成立了14个教研室,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共达20个,硕士导师70位,博士导师14位,2020年顺利完成中山大学第八临床学院的教学资质认证。 作为在国内最早开展嗅鞘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专家,沈慧勇坚持做学习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1项为重点项目),省部级科研基金多项,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脊柱微创手术学》等多部专著,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2项,科研业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从医30余载,他时刻践行“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精神;从事管理20余载,他坚持敢于担当、顽强拼搏,开创性地推进医院运营管理、临床教学、科研探索等跨越式发展,多次获评“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广东省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他是当之不愧的新时代共产党员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