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最后一天,中山大学2017届学位授予仪式在掌声与欢呼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在过去的四天里,一批批中大学子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方正的礼帽、飘扬的绶带、不舍的微笑,都随着毕业生的人潮涌起退落。他们内心的记忆与情愫,也随之汹涌澎湃。

庄严的肃立,深情的凝视
记忆永驻,师友同行
6月30日上午,夏书章教授双手擎着重达五公斤的权杖,一步步坚定无比地迈入梁銶琚堂。谈到学位授予仪式,夏书章教授用了两个词来概括,“正规”“隆重”。他还对即将毕业、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中大学子表达了殷切的期望:“中大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的评价普遍很高,因为他们踏实肯干、兢兢业业,这是我们校风的反映。希望今年的毕业生们在踏出校门、成为中大校友后,能继续保持我们一贯的校风、学风。也希望校友毕业后继续关心母校、回报母校,形成良性循环。”夏书章教授同时希望学校继续做好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卓越校友。“一所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流大学,是因为有一流的教育环境和一流的学生。”

夏书章教授
“今年是我在中大执教的第七十年。可以说,我一辈子都在跟中大打交道。”夏书章教授打趣道。夏书章教授亲历了学校的变迁发展,对中大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山大学不是一般的大学。‘中山手创’这四个字不简单。西方人也一直知道中国有个‘孙逸仙大学’,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方科学家代表团访华的第一站就是中大。能否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成为世界一流院校,这是不能自封的,而要靠自身的努力。我坚信实干兴邦,也坚信实干兴校。中大应有的历史地位将自有公论,或者叫水到渠成。”
轻拨流苏 祝君前程似锦
李善民副校长主持仪式
对于毕业生而言,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不仅仅带给他们深刻的仪式感,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在细节里蕴含的脉脉温情。岭南学院的硕士毕业生林义伟表示,毕业典礼充分唤起了他对母校的感情:“学校给我们准备了这么隆重的仪式,我觉得特别兴奋。权杖进入会场的时候,我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跟校长握手真的特别有意义,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道别的意味。”林义伟是在工作十年之后重新返回校园学习的,这样特别的经历也让他对中大的学习更有感触。他感谢中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不仅有很多到国外学校、公司交流的机会,也能聆听到很多海内外名校教授的演讲与讲座。”

挥手惜别,踏上新征程

握手,道一声珍重
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余沁洁即将前往牛津大学攻读金融经济硕士。余沁洁提到,在校园开放日上,她代表管理学院进行了一次校内演讲。之后,一位家长来管理学院摊位进行咨询时,特意对她说:“我听了你的演讲,很喜欢你发自内心的自信。”她认为在管理学院的四年,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她收获了自信,让她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质,也让她有更大的勇气面对未知的未来。“网上流传一句话,大学就是一所整形医院。因为四年过后,每个人都变得更加美好——不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心。”
在一场学位授予仪式里,主席台是全场关注的中心,为了保持仪式的神圣感,负责邀请观礼导师的研究生院一直以零差错的要求组织各项工作。从每场主席台观礼导师的排位、导师服的订制和运输,到导师服的协助穿戴、导师进出场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把关。研究生院会提前将典礼脚本发给相关院长,再在仪式当天向各位导师介绍注意事项。而安排每场仪式的权杖教授代表也是研究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会综合考虑其学术成就、学术声望、年资、个人意愿、健康状况等因素,提前与相关院系协商,再上报学校审定。

正在整理演讲校友学位服的工作人员
自2013年始,仪式增设校友致辞环节,邀请在业界有一定声望和影响力的校友返校演讲。校友代表在仪式上分享人生感悟,激励后学铭记中山校训,光大中大精神。每年的毕业典礼会邀请十六位校友演讲。这项工作主要由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承担。从每年四月份开始,人选的筛选、初定、反复商议,到最终确认,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与各院系的密切配合。
这些杰出校友大都事务繁忙,但接到邀请后,都会特意留出时间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返回母校。多次亲历校友演讲的一幕,负责校友邀请及相关工作的郭倩君不无感慨:“我觉得,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情,除了体现在饱含深情的演讲中外,也反映在一些令人温暖的细节之中。我相信每一位中大校友心中都始终怀有对母校的深深眷念与感恩。”
传承经典,创意同行
每年庄严华丽的毕业典礼,离不开台前幕后数百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实际上,在学位授予仪式开始前的一个月甚至数月,一系列筹备工作已经陆续开展,烘托出毕业季的氛围。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纪念册上的毕业权杖和孙中山铜像体现了传承与经典。据研究生院相关负责老师介绍,纪念册信封套和封面的印刷工作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而其中的配色、图样以及文字编排,是中大学脉与精神薪火相传的印记。
体现着毕业典礼传承的不仅仅有毕业纪念册,还有在仪式前播放的暖场视频。这个由中大电视台以及各院系联合制作的视频是每年学位授予仪式的“保留节目”。从2014年的《让梦飞翔》,到今年的《那些花儿》,这些精彩视频体现着中大人文情怀的一脉相承。

电视台工作人员正在输出直播信号
在仪式进行过程中,电视台负责视频拍摄、镜头切换及现场直播信号输出,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视频网络直播、分会场转播以及后期上传,两组人员密切配合,为所有关注学位授予仪式的人留下珍贵资料。在主会场的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礼,在分会场的观众也可通过实时转播共享毕业的快乐,而在仪式结束的当晚,全程录像都会及时上传至网站,供大家欣赏与回味。
近年来,学位授予仪式采用全高清摄像机6个讯道进行转播,目前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准。“每年的学位授予仪式总共持续四天,而我们团队要连续工作五天。因为在仪式开始前我们都要进行各项仪器的架设和调试。”负责电视台转播工作的覃东骏介绍道,“想到这可能是毕业生离校前一次最难忘的经历,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权杖入场,伴随着现场毕业生的欢呼,现场屏幕和实时转播会随大门的开启出现绚丽的特效。权杖安置或离开主礼台权杖架时,屏幕中也会出现威严而神圣的光芒特效。一点的小巧思,为庄重的毕业典礼增添了几分惊喜。

紧张而有序的仪式前准备
无微不至,服务同行
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司仪、礼仪和现场志愿者不是整个学位授予仪式当中的主角。但正是这些“配角”,保证着学位授予仪式的顺利进行。
担任司仪的男生不仅要有一副“美嗓子”,还要有一副“铁嗓子”,因为他们将承担四天十六场的仪式主持工作;礼仪姑娘们需要帮助摆放权杖、引导观礼教授就坐以及协助校长发放毕业纪念册;而现场志愿者则要协调司仪、礼仪的工作,为前两者准备好必须的后勤物资——如服装、饮用水、金嗓子润喉片等。

最美的微笑
每年的毕业季,恰逢考试季。加之志愿者挑选标准严苛,所以即使大家都踊跃报名,司仪和礼仪的缺口依旧很大。有一些礼仪同学甚至要连续工作好几场。据校团委负责相关招募工作的漆姗姗提到,有些同学已经连续四年参加毕业典礼的礼仪工作。“四年的坚守是一种深沉的爱。对于每年几万的毕业生来说,这九十个志愿者的人数其实很少,但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保证了每场典礼的有序进行。”
在庄严隆重的仪式背后,是学校安保人员连日来辛勤的付出。在会场的入口,保卫处组织的安保人员负责检票与秩序引导。参与仪式的毕业生着装整齐,凭借入场票有次序进场。而家长们的观礼券已经由学生处提前发放,券上还附有关于交通管理、现场秩序等的温馨提示。安保人员会细致地核对观礼券的种类,指引家长进入主会场现场观礼或前往分会场观看视频转播。
备受瞩目的“魔法权杖”
“每场典礼进行现场安保的人数大概在六十至七十人,保卫处会在梁銶琚堂门口滚动播放安全温馨提示,提醒拍照的同学或家长注意保管财物。同时,我们通过视频监控与机动固定岗相配合,来维护活动现场的秩序与安全。而毕业典礼上备受瞩目的“魔法权杖”也是保卫处的重点保护对象,我们不仅会提前检查,而且在典礼当天将指派专人专车严格护送。”保卫处杨志强介绍道。仪式当天,保卫处还会与交警部门沟通,提前开辟大巴通道,防止交通堵塞。在跨校区的交通往来中,各个校区的保卫办也积极配合。无论是发车时间的预报,还是上下车学生的严格登记,都确保参加典礼的毕业生能够安全、准时地到达活动会场。
六月初,火辣的太阳小露盛夏的威力,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会场排查用水用电安全隐患。这是每一年后勤人最忙碌的时刻:检查各处水电设施是否正常,维修更换老化电源线路,处理供水设备滴漏,更新因白蚁而损坏的木质门框、地板、柜子......由于天气炎热,梁銶琚堂又是校园活动的聚集地,会场内的三台中央空调总是同时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会有停转的隐患。为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多次维修,更换了防护网,清除了堵塞外机水冷槽的树叶。

绿色的栈道,无言的关怀
后勤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越是临近仪式,越要在节骨眼上绷紧弦。“安全问题每年都必须亲力亲为。这项工作是不能依靠经验主义的,我们会做最好的希望,也做最坏的打算。我们已经基本上排查了所有学位授予仪式活动后勤保障中的隐患,剩下的工作主要是查漏补缺。”在学位授予仪式的四天里,所有后勤人都严阵以待,总务处的负责老师表示,“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换位思考,就是为了给同学们的毕业季留下最温暖的记忆,永远把校园当家园。”
恩师、亲朋、同门、还有台前幕后不知名的工作人员,他们组合成最伟大的群像,在这明亮的梁銶琚堂里,与毕业生一同告别了2017年最神圣的十六场仪式。
罗俊校长与学位授予仪式全体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