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勇于担当 争做社会各界之英才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8-29 阅读量:

        8月28日,我校先后在珠海校区,广州校区东校园、南校园、北校园举行2016年开学典礼,并于典礼后讲授“大学第一课”。入学新生们在四校园学习校歌、谨记校训、聆听教诲。
 


广州校区东校园开学典礼现场
 


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校领导陈春声、罗俊、颜光美、李萍、黎孟枫、魏明海、国亚萍、余敏斌,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培震、陈新滋、吕达仁(我校讲座教授),黄天骥教授、梁力建教授,校长助理王雪华,各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负责人出席开学典礼。典礼由副校长黎孟枫主持。
 


罗俊校长训辞
 


黎孟枫副校长主持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随后,罗俊校长训辞。罗俊校长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从历史维度阐释了“育人”是大学的责任和光荣,回顾了中山先生在创校之时对学校和学子寄予的厚望。他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中大要有担当,担负起培养国之栋梁、引领科学进步、服务国家社会、传承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中大的学生要有担当,树立起高尚品德、自信气质、博大情怀,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医科学生要成为“德艺双馨、出类拔萃、自信担当”的优秀医学人才。
        罗俊校长表示,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上写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是学校对新生们的期待和要求。他指出,所谓“德才兼备”,就是要重修行,全面发展,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所谓“领袖气质”,就是要养心气,特别是要有不畏担当的心气、要有追求卓越的心气、要有勇于创新的心气;所谓“家国情怀”,就是要存大志,立志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相联系,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中山大学是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罗俊校长强调,在两校区四校园学习生活的各院系学生,要脚踏实地,坚守初心,努力成为各领域的精英与帅才。珠海校区重点面向国家深海、深空、深地战略,广州校区东校园以工科为主,学生们应时刻感受与国家战略发展休戚与共的联系,将自己的学习放之于国家、民族、人类发展的维度上寻求成长。广州校区南校园主要是学校文理基础学科,学生们应继续传承发扬学科优良传统,胸怀国家和天下,为中国科技和人类科学进步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广州校区北校园的医科学生要努力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心怀民众健康、高素质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领军人才;成为传承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以博学通理、敬业奉献、崇德关爱的品格,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
 


在校学生代表(从左到右)蔡佳怡、邓凯元、林晨雨、邵子杰分别发言


        在校学生代表蔡佳怡、邓凯元、林晨雨、邵子杰分别发言,与新生们分享各自进入中山大学以来在学习、社团、生活、支教等方面的经历,勉励学弟学妹们自我清空、从零开始,坚持理想、脚踏实地,不甘于平庸,尽“洪荒之力”,不忧不惧,不辜负母校的期许,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中大人。
 


新生代表(从左到右)庄泽远、欧友特、阿比达、肖楚天分别发言


        新生代表庄泽远、欧友特、阿比达、肖楚天分别发言,表示要告别昨天,抛开过去的辉煌或遗憾,站在中大这一人生新的起点上,不虚掷光阴;要立志高远、修养德行,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编织绚丽多彩的梦,续写人生灿烂篇章。
 


颜光美副校长领誓

 


李萍副书记领誓


余敏斌副校长领誓
 

        新生入学宣誓由李萍副书记(珠海校区)、颜光美副校长(广州校区东校园、南校园、北校园)分别领誓,全体新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谨记中山校训,肩负时代使命;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理性;尊师重道守法,勤学求是创新”。医学生入学宣誓由余敏斌副校长领誓,全体医科新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科新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全体新生唱校歌
 

        最后,全体师生齐唱校歌,歌声响彻会场,久久萦绕在每一位师生心头。
        典礼之后,增设了“大学第一课”,由学校学术造诣精湛、深受学生爱戴的学者为各校园新生授课。张培震院士、陈新滋院士、黄天骥教授、梁力建教授分别应邀为四校园的新生主讲“大学第一课”。
 


张培震院士主讲珠海校区“大学第一课”
 

        在珠海校区,“大学第一课”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授张培震主讲。张培震院士祝贺大家能成为中大的一份子,并认为这是光荣而幸运的。他表示,大家来到中大,就应该是“受教育来了,学知识来了,长本领来了”。他认为,大家站在了人生的新起点,应该向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看齐,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学生,成为各界的精英和帅才。他以自身成长的经历诠释道: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带着热爱、努力、运气这三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踊跃参加学校的各种品德教育课程,认真学好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要做一个具备领袖气质的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根据实际规划好个人的发展目标,即立足于努力学习的“实地”,设定能触摸得到的“星空”,用汗水去浇灌“卓越”之花,淬炼“领袖气质”;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就要找准结合点,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双赢。
 


陈新滋院士主讲广州校区东校园“大学第一课”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院教授陈新滋主讲广州校区东校园“大学第一课”。开讲前,陈新滋院士借用两度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Linus Pualing教授的话,告诫青年学生不要完全相信他所讲的,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随后,他与新生分享了三十二个字。首先,他分享了对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精髓”的理解。他通过系列历史故事,阐明了“德才兼备”的根本是“立德”,只有道德修养功夫做足,才能构建好世界观,才能去谈“才”;指出了“领袖气质”的重要特质包括诚信、敢于担当、学会分享;认为“家国情怀”既要有自己的“小家”,更要有国家这个“大家”。其次,他分享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强调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原则,绝不能造假。再次,他希望同学们要做到“说实话,做实事”六字。最后,他送给大家“知、智、痴、梦”四字,即要追求知识,将知识变成自身思想的一部分;要有智慧,运用智慧为人处世;要对学问痴迷,在痴迷中求解,将会大有所成;要有梦,编织大大小小的梦,用良知去追求。他勉励大家去“追梦”,在追梦的过程中要“讲实话,做实事”,要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目标,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将这三十二个字变成大家行动的一部分,成就最好的自己。
 


黄天骥教授主讲广州校区南校园“大学第一课”


        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国家级教学名师”、中文系教授黄天骥为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黄天骥教授打趣道,自己有一点不普通的,那就是普通话不普通,因为是广州人。作为1952年考入中山大学、年过八旬的“老中大”,黄天骥教授回忆起了自己入学时的开学典礼。令他记忆犹新的是,时任校长许崇清当时用更不普通的话说“大学生们(粤语)”,当年听到这话的感受他同样记忆犹新——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心中陡然想到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中学生了,激动地意识到要对自己、父母、家庭、国家担起责任了。而今天新生们宣誓之时应该也有同样的感觉。黄天骥教授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标准的大学生不易,要达到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目标更不易。关于如何做到“德才兼备”,黄天骥教授告诫学生,来中山大学,首先要学做人,要有好的道德品质;接着,要勤奋努力,要学好基本功;其次,要从各方面汲取知识,懂得怀疑,学会思考,勇于创新,成长成才;再次,要积极主动,敢于提问,学会审问。关于怎样培养“领袖气质”,黄天骥教授认为,要有做大事的能力,尽力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必须志存高远,努力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关于如何怀揣“家国情怀”,黄天骥教授讲述了中大教授冼玉清生活节俭却为国捐献大笔钱财、惺亭背后为国捐躯的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之一)烈士师生们的故事,鼓励学生们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一定要爱国,要肩负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
 


梁力建教授主讲广州校区北校园“大学第一课”


        “国家级教学名师”、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梁力建给广州校区北校园的医科新生主讲“大学第一课”。梁力建教授指出,北校园红楼上“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对联,就是对医科学生的要求。如果人的一生能这样度过,那么他一定不止是一个好医生,而是一个伟大的人。正如罗俊校长所说的,他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因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救人救国救世;一定是有“领袖气质”的人,因为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完成一番大事业;也一定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因为他能医病医身医心。梁力建教授回顾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入学第二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师生们流离失所,在动荡不已的革命年代,自己深感学习不足,毕业后在贵州偏远山区艰难行医的经历,让自己锻炼了意志、锻炼了身体、更锻炼了对病人的同情心。他认为,医生要有医德,做事做学问要“知不足”,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精神,并要敢于创新、敢于梦想,做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作为医务工作者,更要做到有礼貌、实事求是、有能力和本领这三点。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