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稿件来源:学生处 作者:外国语学院学工办、学生处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1-12 阅读量:

        11月6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牵头的中山大学第十六期辅导员工作坊暨2015年新上岗辅导员入职培训在外国语学院举行。学生处处长莫华,国际金融学院、外语与翻译大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各院系报名的辅导员和15年新入职辅导员参加了此次工作坊。
        本期辅导员工作坊以“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围绕如何判读当前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两个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莫华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实现“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力求实效。开展专门的研讨并要求所有新入职辅导员参加,反映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学工队伍要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依靠和紧密围绕第一课堂,与“两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相结合。辅导员应该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培养符合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学子为己任,努力提高工作的专业水准。
        国际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长征认为,学生党员群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辅导员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并加强引导。要有效判读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状况,根本方法是要完善对学生党员的考察,观察其在现实生活及线上社交活动中的表现。
        外语与翻译大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新介绍了工作坊主题的选择和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状况的思考。他认为,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日益多元化,有部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比较模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不够坚定。他用“平常很少谈、认识有误区、组织要重视、师生齐引导”概括当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并对此提出四点建议:头脑要清醒,理论要掌握,导向要鲜明,方法要灵活。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戴红晖强调,辅导员在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培养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介绍了管理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如学院党校、“红色小剧场”、主题社会实践、定期理论水平考试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表示,2013年以前,出于固本强基的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不够完善,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淡化;而从2013年起,我们党严把质量关,学生党员质量大大提升。因此,我们对2013年前后入党的学生党员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要以鲜活的内容和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景立从曾在机关工作的角度对学院党建的实际操作性给予了肯定,强调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他说,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党建工作比较关注,入党意愿很强。国内反腐倡廉的行动更是增强了学生对党的信心。
        各院系辅导员也在交流讨论中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交流了不同院系在开展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建活动中的做法、经验和困惑。
        本次辅导员工作坊紧扣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与会辅导员积极发言、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相信会对加强和改进各院系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辅导员工作坊于2013年5月启动,以探讨学生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加强辅导员同行交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工作坊平均每月举办一次,由一个院系牵头,每次讨论一个专题,辅导员可以自主报名参加。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