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海洋学院全面梳理课程大纲 积极构建课程质量监控体系

稿件来源:海洋学院 作者:海洋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1-08 阅读量:

        日前,《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和《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学院规章制度选编》正式编印出版(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党委书记陈省平主编),标志着历时半年、共10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梳理工作告一段落。2015下半年,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海洋学院全体师生全面梳理了各课程教学大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构建“过程监控+反馈控制”课程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大纲梳理工作中,海洋学院以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按“学科大类、专业方向、综合提升”课程结构进行梳理:学科大类板块按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等)和核心课程(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等)两类进行,共梳理了24门课程;专业方向板块按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岸工程)三类进行,共梳理了37门课程;综合提升板块按实践课程、公共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类进行,共梳理了41门课程。本次梳理工作,全面明确了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规定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教材与参考书,并对各课程的课堂教学、习题作业(实验教学、社会调查)、教学辅导、自学指导、教学研结合、考核方式等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在制度完善方面,海洋学院积极推动创新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实施师生午餐会、双班主任制、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畅通师生交流渠道,在学院职员工作规范、本科生推免、学生综合测评与奖学金评选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予以规范。通过制度化和文件化,促进学院文化的相对固化,实现学生、职员、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包容和理解。
        基于完善的课程大纲和规章制度,海洋学院通过同行评教、学院师德考核小组成员听课、学院本科生事务委员会成员听课、班主任听课、行政教辅人员听课、学生评教、学院领导听课与巡考等方式,构建了“过程监控+反馈控制”课程质量监控体系。教学和考核的过程监控,强调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要紧扣质量标准,授课目的要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考试题库知识点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评分标准力求准确,严格考试纪律。反馈控制强调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质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同行评教重点评价是否按课标授课,是否按计划授完课,是否把该说的说到位;学生评课重在覆盖面要广,要有代表性;质量分析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新一轮的教学中予以重点强化和改进。海洋学院已建立校-院两级评教体系,全面加强对课程教学和考试考核的过程监控,并填写听课或评教记录表,学院组织的听课和学生评教目前已实现对一、二、三年级所有专业课程的全覆盖,以学期为周期,周而复始,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