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10月22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进行了现场考察,认证反馈会于10月22日在我校怀士堂召开。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全体成员,我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副校长黎孟枫、魏明海、李善民、余敏斌,校长助理李文军、陈绍彬、杨清华、田辉玉,医科教指委代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学校机关部处、各医科学院、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负责人以及督导代表、教师与学生代表等参加了会议。反馈会由认证专家组副组长王维民教授主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桂永浩宣读认证初步报告
按照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工作安排,认证专家组组长桂永浩教授宣读了认证初步报告。他从宗旨与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等十个方面剖析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专家组认为,中山大学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宗旨和目标明确。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传统,把“基础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作为追求目标。《中山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正在制定中的医科发展十三五规划,既重视学校的文化传承,又体现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与布局。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完整,充分利用了大学文理学科优势,为医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对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形成了良好支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稳定,生源优秀,毕业生质量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此外,学校对医学教育资源支持充分,经费投入基本满足了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拥有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学校科研实力强,学术氛围浓,高水平科研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学术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保障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专家组建议在学校未来医科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听取更广泛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发挥医学教育相关的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上的作用,进一步关注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未来规划中加强顶层设计并细化具体实施路径。

罗俊校长讲话
罗俊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表示,这份报告是专家组在充分考察、认真论证、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做出的客观、真实、公正、准确的评价,对我校来说,是一份开阔眼界、深受启迪的珍贵资料,更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和发展指南。报告不仅对我校过去的医学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也切中了我们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完善的不足之处,更对我校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极其珍贵的意见。这些意见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强建设、规范运行、提高质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他提出,要虚心接受专家中肯的建议,促进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取得新进步。

王维民教授讲话
王维民教授最后讲话。他说,几天来,认证小组为中山大学师生员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中山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氛围所感染。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中山大学遵循医学教育标准,逐步完善医学培养模式;勇于担当的学校和医学院领导,无私奉献、踏实教学的老师们,诚实自信、尊师乐学的同学们,都给认证小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再次代表认证小组对学校、各附属医院及服务于本次认证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期待中山大学继续关注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医学教育中,不断进取,取得更多成绩。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反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