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度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来自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的孔维康、刘建林和李志龙的论文在A题5356个队伍中排列前10,进入决赛,最终获得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这是我校连续第六年获得此奖项。我校还获得了22项国际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99项国际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s),获奖比例为45%。我校共有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等23个学院的814名同学,共组成273个队伍参赛。此届竞赛中,我校参赛人数、受益面、获奖数目为历届最高。

来自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孔维康(左)、刘建林(中)和李志龙(右)获得2015年度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
竞赛要求每队在96小时内对一考题涉及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模型的正确性、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给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用流畅的英文写出结构清晰、结论明确的研究论文。此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剑桥大学、哈维姆德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9773个队伍,近3万选手参与角逐。考题要求选手们分别对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与控制、寻找失踪飞机MH 370、组织机构下的人力资本管理、如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等四个问题进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为当今世界时事、科技研究的热点,很能启发选手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反映出当前网络科学和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需要用到复杂网络、随机优化、动力系统及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才能完成一份好的解决方案。来自我校的孔维康、刘建林和李志龙三位选手此次是首次参赛,即取得佳绩,他们认为,“数学建模就像现实与抽象的桥梁,搭建桥梁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有价值”。
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举办的国际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包括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ICM)两部分,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国际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宗旨是鼓励大学生对范围不固定的各种实际问题予以阐明、分析并提出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