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一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微电影——《中山大学毕业季:为社会福 为邦家光》十分瞩目。该片面向全校师生及校友招募演员,复原拍摄了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12月21日在怀士堂鼓励青年学生的演讲。
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广为流传,但大部分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这句话的来源。1923年,孙中山先生受岭南大学学生会之邀,偕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怀士堂前作了一次长篇演讲。这个演讲没有历史影像资料流传下来,因此,中山大学电视台以重新摄制微电影的形式,复原了当年中山先生演讲的场景。
“拍摄毕业视频,来自三年前我们提出的‘每年一份毕业献礼’的想法。”此部微电影发起人、中山大学电视台台长覃东骏笑道。从2014年航拍中大四校区的《让梦飞翔》,到2015年体现魔法学校的《七月之别:学位授予仪式前传》,每一年的毕业季微电影都收获了热烈的反响。关于为何在今年选择了“孙中山在怀士堂的演讲”的题材,覃东骏表示,“连通今昔的纽带,正是‘传承’。”中山大学对于中大学子的希冀一直在历史中星火传递。1923年孙中山对青年学生提出“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期待,与今日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正是一脉相承的。
中文系毕业生刘泽琳和李婉琳很开心可以参与到毕业视频的拍摄,“这部微电影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而我们正好今年毕业,就觉得更加有意义了,便相约一起参加。试装,拍摄,补拍,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但看到样片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激动了。”

勖哉诸君 努力自强(肖遥 摄)

同学们,我为你们的明天贺彩(刘嘉 摄)
今日之中大,亦不乏踏踏实实、执着追求学业卓越之“大事”的莘莘学子——或是在勇攀学术高峰的过程中,修炼德才兼备;或是在团队合作之中攻坚克难,炼成领袖气质;或是投身公益,奔赴基层支教、做义工,践行家国情怀。

身披荣光,踏上新的征程(肖遥 摄)
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优秀毕业生郭俊良看了微电影之后感慨万分,“好似身临其境一样,我深受先生演讲的鼓励!”肩披优秀毕业生荣誉绶带,他感慨荣誉得来不易,“我们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在八年里至少要获过一次国家奖学金,在前五年至少获得三次一等奖学金,才有机会佩戴上这荣誉的象征。曾经的困难和泪水,在今天好像都变成了感动和欢笑,我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我也仍会牢记中大教导,做一个好医生,为中山医争光。
从主礼台上走下来,旅游学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吴传龙仍难掩激动:“佩戴上优秀毕业生荣誉绶带毕业,我感到很自豪,同时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我在中大的生活仍要继续,我希望我可以追随学校建立的国际一流大学的步伐,心怀家国,努力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

再会,我的中大!(钟昊伦 摄)
走下礼台,告别了学生生涯,工学院硕士毕业生徐浩杰即将到广西基层开始人生新的征程,“本科毕业之后,我曾到云南澄江支教过一年,深刻感受到西部地区人才的匮乏,研究生毕业之后恰好又有这个机会,很幸运我还有这个机会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拼搏吧!同学(余贵成 摄)

奔向前程(钟昊伦 摄)

重温当年誓言,依然那么激情澎湃(肖遥 摄)
今朝同窗,听一讲“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心潮澎湃;他日相逢,凭一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会心一笑,因这教诲早已渗透为中大人灵魂足以相认的底色。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本科 杨椰欣

吴钰皓 摄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团队,被耶鲁大学录取,攻读生物和生物医学专业免疫学方向博士学位,我的四年,可以用“幸运EX”来形容。A、B、C、D、E、EX,最高的等级就EX!我在大学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尝试了新鲜的工作,遇到了有趣的团队,交到了最好的朋友。
高中的一次讲座启发了我对生物的兴趣,选择专业时也如愿进入了生物专业。我很幸运在大二找到兴趣所在,在实验室里逐渐学习到如何去研究。在四年的课程和实验室学习中,我对生物医学的研究兴趣也更加浓厚,我也更加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是因为被合成生物学吸引,和团队一起学习如何设计和应用是很珍贵的体验。有机会到台湾、美国与其他参加队伍交流,看到他们不一样的想法和将idea转化为应用的尝试,其实比结果更加让人难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坚持自己并且付出努力最重要,不要轻易地跟随别人。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李阳

钟昊伦 摄
本科四年,910节数学课,1176节物理化学课,714节练习课,896节法语课……中法核学生满满当当的课表和频繁的考试安排表曾在中大校园里广为流传,让其他院系的学生们惊呼“中法核简直是加长版本的高三”。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六年前,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听着院长王彪教授和法方院长Jean-Marie Bourgeois-Demersay描绘的蓝图,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内心只有无限的憧憬和希冀。那一刻,我也没有意料到六年可以过得如此充实而又短暂。中法核的六年,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拥有了更多的希望和动力。
六年前,刚进入中法核,第一感觉就是苦,繁重的学业压力,课程多,考试多。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每天的课表也都是排满的。但课程和考试并不是负担,而是源源不断的挑战。中法核给我的第二感觉是喜,是收获的喜悦。从零到熟练,密集的法语语言教学让我拥有了更强的语言切换能力,对课业的坚持也让我以接近全满分的成绩通过了高等数学、高等物理与实验的课程。
凭借优异的成绩、娴熟的法语和英语能力,我在2014年10月代表学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核工业展会,在众多核能前沿研究院及核能巨头公司前充分展示了中法核学子的风采并吸引了众多媒体及企业的关注。法国之行结束后,我立下要攀登更高学术海拔的希望。学院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贴心打造的RTP项目(Research Track Project),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学术科研道路。加入RTP项目之后,学院会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且为大家量身推荐导师。本科阶段,我在断裂力学方面的课程成绩是全系第一的,而且我当时对于核材料方向的研究很感兴趣。学院推荐的导师人选中,Dr. Christian Robertson从事的就主要是断裂力学方向的材料研究。
因为对学术科研道路有着清晰规划,希望在实习阶段更多地接触科研,研究生一年级的暑假,我凭借努力进入学院的核材料实验室开始学术实习。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逐渐相信自己在学术方面仍然是有潜力的,也更加坚定了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信念。实习期间,在核材料实验室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了一篇铁电材料方向的英文论文。同时,我加入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林少鹏的研究小组,将毕业设计进一步优化发展,并且成功地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将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目前该专利也已经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研究生二年级,我前往欧盟最大的科研中心CEA(法国原子能与可替换能源委员会)开始我的毕业实习之路。六个月的实习,凭借流畅娴熟的语言,优秀的科研素质,积极的探索精神,我也获得了导师Dr. Christian Robertson的肯定,并成功申请全额奖学金,到法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我肯定会回国的。核电环保无污染,效率高,是一种低成本的清洁型能源。中国核电事业会逐渐步入井喷期,我也相信它有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毕业生 姚伟锋

肖遥 摄
研究生一年级,初入实验室,我便要接手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这被称作传说中最难的动物模型。当我练到第二十只老鼠的时候,模型虽然做出来了,但老鼠却只支撑了两个小时。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跟实验室的大师兄说自己想要放弃。大师兄却跟我说“你要练,要坚持,生活中每件事都是这样。”后来我遇到困难总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也正是坚持,成就了我总影响因子53分的16篇SCI文章。
研究生的五年,有三句话让我铭记终生。第一句是在硕士复试时,一位考官问我:“你觉得麻醉学重要吗,我觉得并不重要。”在我还没有开始接触我的专业,却已经被人质疑,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主考官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我,他说“作为一个麻醉医生,你要具有内科医生的思维,同时还要有外科医生的果断”,这也是现在我依然热爱着我专业的一个起点。
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来自我的导师黑子清教授。黑子清教授是我的榜样,他每天都还仍然坚持不停地看书,不停地钻研。导师某次不经意跟我说道:“读书人还是做学问的好”。这句话也成为我五年来面对失败的勇气。哪怕做实验研究,经历不断的失败,我也会不断再尝试,直到最后结果稳定。因为我知道我们在做的是学问。导师也曾经跟我说:“姚伟锋,你和其他人不一样”。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加倍努力学习、工作,并不是为了去换取成功,也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能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满足自己想体验一个更大世界的欲望。

黎孟枫副校长主持第三天仪式(钟昊伦 摄)

林浩然院士执中山大学权杖(刘嘉 摄)
老师们的寄语也无疑是支撑学生不断攀登的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客座教授Yves BAMBERGER在演讲中提到:“罗俊校长谈到的‘善待学生’,我深信中法核的教师们都做到了。中法核课程量多且课程要求高,也是遵循了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而制定的培养方案。”
护理学院张美芬院长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一个医学生,不仅要记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词,将所学运用于临床,解除病人苦痛。也要记住‘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训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医生作为一个为人服务的职业,要有大爱情怀,与人相处要宽容,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附属第五医院单鸿院长对医学生寄语道:“无论是作为一名医学生,还是作为一名医生,都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怀,有爱心,承担起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

我的青春,我做主!(钟昊伦 摄)

毕业纪念文化衫(肖遥 摄)
“什么是叫做大事呢?大概的说,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孙中山先生的希冀,穿越93年的历史风尘而来,至今仍掷地有声,鼓舞着中大学子心怀家国,努力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