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召开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

稿件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5-09-25 阅读量:

       9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在岭南堂召开,黎孟枫副校长出席并参与讨论。会议由教务处邓少芝处长主持,文理工科各院(系)、公共课教学单位主管本科教学的负责人,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及院(系)实验教学中心的负责人,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围绕我校本科教育教学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在此目标引领下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与保障机制。

          
 
各单位本科教学负责人发言
 
       会上,各单位本科教学负责人等与会者分别结合学科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探讨了对“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培养目标的具体理解和认识,交流了在该目标指引下,优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培育本科教育教学特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会代表们认为,十二字培养的目标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既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全球科技、经济、文化和国际高等教育等发展宏观背景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理念,也深刻反映了对学校长期以来本科教育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大家从实际出发,结合“十三五”期间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建设思路和措施,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黎孟枫副校长做相关工作布置     
 
       院系发言环节结束后,黎孟枫做总结发言。他表示,通过本次会议的专题研讨,各教学单位从目标内涵的解读、落实方案的设计等角度对十二字目标进行了充满活力、思辨和智慧的探讨,促进了教育教学思维的碰撞,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更有利下阶段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改革措施的出台与落地。在本次研讨中,大家达到共识的是,这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凝练和体现了我校在整个办学历史中积累的深厚基础和中大特质,也将对未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及相关的投入和建设工作起到引领作用。他强调,为了扎实落实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家要防止对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上片面庸俗和简单虚无的误区,不仅在学校层面要赋予十二字目标丰富的含义,院(系)层面也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给予具体特征性的诠释,通过对目标内涵深入理解,使全校教职工不断加深认识,促进各部门更协同高效地实施系统、全方位的育人工程。例如对德字的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底是构筑诚实守信等道德底线要求还是追求争当社会道德楷模等高标准的要求,对这两个层面要如何全面关注和共同推进,如何认识“通才”和“专才”等都需要发动全校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又如,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上予以支撑,还要以办学全体系角度考虑,从第二课堂的学生教育、校园环境规划与师资、教辅队伍建设等全校综合改革措施方面给予支撑配合。学校还将适时召开专题会议,从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进一步部署。
       在会议的最后,黎孟枫做了相关工作布置。他指出,首先要强调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需理念先行,下阶段学校还将继续围绕推进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深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研究,让这一目标深入人心、贯穿学校工作全局、形成文化,进一步通过广泛研讨和宣传加深广大教职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共识。教务处要利用好《教学动态》简讯将各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讨论和落实工作动态带到各校区和院(系),也希望各教学单位充分利用该平台交流经验和建言献策。其次,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落实过程中,要推进以下环节工作:一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开展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并以课程体系为工作核心与突破口,尤其要注重专业培养中最具标志性的“脸谱课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的建设。二是要做好落地方案,包括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等手段的优化等。三是注重在专业评估基础上促进“评建结合”,借助专业评估引导教学单位以学科建设的支撑为基础,对专业“是否办”、“如何办”等问题进行科学规划,避免纯粹以就业为导向来衡量大学的本科专业办学,避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从教师角度而不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着眼,避免培养方案的目标不清晰与定位扭曲等现象。本次会议拉开了新一轮教学思想讨论和教学改革的序幕,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宏观理念上立足十二字培养目标,又脚踏实地抓好落实,以综合改革梳理和解决问题,定能将学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