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iSYSU·毕业嘉年华】毕业,来一场大戏吧!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池健儿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4-06-24 阅读量:

       幕布缓缓落下,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南校区毕业大戏《暴君之死》完美落幕。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南校区话剧社的大小朋友在清场。三个月的排练,终于为2010级的毕业大戏交上一份不错的答卷,而我心里却没有结束的感觉。


2014年毕业大戏《暴君之死》现场剧照之一


2014年毕业大戏《暴君之死》现场剧照之二  
 
       准备的过程,其实不易。09级神秘编剧王老板原创的《暴君之死》一如既往的深邃莫测,10级导演吴苑学的导戏风格又始终如一的抽象难懂,而我这次身兼制片一职,宣传之路可谓艰辛。三月某晚,我应邀给剧社小伙伴做宣传策划内部培训,本以为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而我们的宣传则由于时间、场地的不确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5月27日晚,毕业大戏预演结束,演出幕数不完整,观众难以把握剧目主题,加之道具、造型未完备,反响不甚热烈,整个剧组的情绪都不免有些消沉。随着幕后工作人员相继进入紧张的期末月,人手不足,宣传任务更是举步维艰。而此时距离6月9日晚的正式演出已不到两周。

 
毕业大戏演后谈环节,逾百名观众与主演近距离交流 
 
       我终于按捺不住了,5月31日晚,约了场外组叶大师喝糖水,然后把一个将近10页的执行策划拍到了他脸上。于是在叶大师和其他小伙伴强有力的推动下,毕业大戏在最后一周开始了密集宣传,据称话剧社官方微博以一天数条的频率频频刷屏,小伙伴完全来不及点赞。期间文案众多,中文系出身的我,又在校党委宣传部熏陶了将近一年,不免强迫症似地白天排练,晚上审阅各种文稿。舍友看到我早出晚归的背影,怜惜地说,怎么毕业了你还这么忙?我深情地望着她:“谁让你的舍友不作会死呢?”毕业大戏是中大南校区话剧社的传统,师兄师姐为我们戴上那么耀眼的光环,戏怎可在此断掉?大戏要做得漂亮,更何况是毕业大戏?有些情绪,或许也只有毕业生才懂得。
       6月9日那晚,我在后台候场,心里忐忑紧张,不仅为即将到来的演出,更为当晚的上座情况。结果叶大师告诉我由于观众太多,入场略显混乱,这其实是我们心底都非常乐意看到的情况。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年度大戏《迷宫里的那点事儿》,即与导演吴苑学、演员杨韬合作
 
       幕布缓缓落下,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真的没有觉得结束,大学四年在话剧社的点滴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大一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编导演《莎菲女士的日记》参加中文系五月花海话剧大赛,竟然凭该剧获得中文系“最佳编剧”。大二,编导作品《我在1949等你》代表中文系参加2011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话剧小品大赛,这部在一夜写成的剧作竟然又让我获得了当年珠海校区的“最佳编剧”。在香港交换期间,即使要缴纳会费,我也忍不住加入岭南大学剧社,参加新生汇演,后来原创作品《纯真年代》被选为2013年岭南大学周年公演的剧本。从香港归来,我在南校区延续着话剧之路,也有了大家看到的毕业大戏《暴君之死》。


2013年“香港岭南大学”周年公演《纯真年代》剧照
 
       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话剧社、香港岭南大学剧社到南校区话剧社,从编剧、导演到演员,一次登台,一段回忆。四年后再回首,我站在台上,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入学时在台下仰望各位师兄师姐的年岁,那会心里也会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也能参演毕业大戏,那该多好啊!如今,我做到了,心里却不完全是少年实现梦想的自豪与满足,而是我和话剧、我和中大的种种羁绊。原来,这些早已在四年中默默种下。
       毕业季,曲终人散,但是我和你们的情谊,在剧本里、在灯光下、在宣传策划里,在珠海榕园正厅,也在南校熊德龙。毕业了,怎可不来一场毕业大戏!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