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华,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获得EMBA硕士学位。现在是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广东省援藏援疆办副主任、广东省第七批援藏队领队、中共西藏林芝地委副书记、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常务副专员。
蔡家华校友演讲
尊敬的许校长、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去年8月,许校长一行到林芝考察慰问,我有幸会面交谈,叮嘱我今年回来参加毕业典礼,给同学们讲讲援藏的经历和感悟,我感到这是母校奖励校友的至高无上的荣誉。谢谢校长!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段精彩的旅程。
西藏,至今保存着纯净完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美丽而神秘,但一直以来,高海拔的寒冷、干燥、缺氧、低气压和强辐射等让人们对它望而生畏。2000年5月,我曾踏上那片土地,一到拉萨就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头痛欲裂,真想把脑袋砍下来扔了。那次经历让我发誓再也不去西藏了!谁曾想,2010年,在我45岁那年,命运又一次神奇地让我与西藏结缘——组织要选派我援藏。当时我是犹豫再犹豫,老母亲已年逾古稀,小女儿刚牙牙学语,援藏就要抛家舍业啊。避开“家”不说,离开20多年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一切从零开始,我有这个勇气吗?思前想后,几个昼夜难以入眠。那时,我的耳畔响起那首熟悉的歌词,“白云山高,珠江水长,……明辨笃行,为国栋梁,……振兴中华,永志不忘!”毕业20多年来,我是“头顶三尺有中大”,中大像神灵一样时刻注视着我的一言一行,我怎能作出令他人不齿而又让中大荣誉受损的事呢?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我能退缩吗?全国2862个县(市、区),党把全国不到三千分之一的行政区域托付给你,县委书记是何等的千钧重托啊!所以,当组织正式决定的时候,我就挺起胸膛,迎接挑战。中山先生训导:“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同学们,作为中大学子,我们应该有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啊!作为中大人,选择人生道路应该有我们中大人的智慧和高度啊!
我想人生就是一段体验的历程,不同的际遇和风景决定我们生命不同的色彩和丰富程度。在林芝四年,我经常穿梭于八一、鲁朗两地,往返翻越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雪山是家常便饭;到对口帮扶的波密、察隅、墨脱、易贡等县(场)检查和调研,来回都要穿越318国道那著名的排龙天险和通麦天险,路在悬崖峭壁上,下面是咆哮的帕隆藏布,每次都让人心惊胆颤。我曾经到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的门巴族村寨做工作,在十多处泥石流上攀援行走,一天徒步十三个多小时;我曾经为踏勘鲁朗旅游规划,多次骑马翻越4500多米的德木雪山和雅屹河谷,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由于林密路滑,我也从马背上摔下来过。不仅如此,在西藏工作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老将军曾经概括有“八苦”:高寒之苦、缺氧之苦、干燥之苦、寂寞之苦等。回首这四年,也只有每年春节那十几二十天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2012年我妻子掐指给我算过平时在家总共只住了七个晚上,其实别看我这七尺男儿也是有时在深夜里孤单得悄悄流泪。但在这份刻骨铭心的付出和牺牲里面,我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快乐:当看到门巴族老阿妈第一次见到我为我献上哈达拉着我的手以不相信的眼光仔细端详的时候我的疲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心中不由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当看到农牧民群众家的藏式家庭旅馆游客如织,年收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当看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地车水马龙,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心中就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与自豪……在林芝,无论工作多么艰难多么疲惫,一看到藏族同胞那淳朴的笑容和虔诚的朝拜,特别是阿妈拉那无比宁静和安详的眼光,心灵就像洗涤和净化了一样,特别轻爽。而且,时时还有那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雄奇的雪山宁静的湖泊苍莽的林海蜿蜒的河流悠闲的牛羊古朴的村庄陪伴左右,心情总是象溪水一样澄澈桑烟一样空灵。
在高原工作和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可能会影响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增加了我们生命的深度和厚度,援藏生涯让我收获了一段永远值得珍藏的经历,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华丽的乐章。在西藏,除了援藏干部更有几十万长期在藏干部战斗在120万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从喜马拉雅山脉到阿里的戈壁荒滩,从羌塘大草原再到林芝的高山峡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雪域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当下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在同学们即将迈向社会之际,我想把林则徐那句著名诗句送给大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同学们,勇敢地去选择属于自己的风景吧!祝福你们!谢谢大家!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