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俊,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担任运营事业部总经理,是电子工程教授级高工。
蔡昌俊校友演讲
尊敬的许校长,尊敬的老师们,各位校友、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康乐园梁銶琚堂,迎来了我们2014届同学们的毕业典礼。一进礼堂,我就看到了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陌生但亲切。7年前,同你们一样,我满怀喜悦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高兴、激动而又自豪。中山大学这所近百年的名校,培育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在你们之中,未来可能将成就一批了不起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等。
有人说,未来不可捉摸,充满变数。但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与变化,取决于今天你的思想和决定。在这里,我要感谢母校、老师、同学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以校友的身份和你们分享我的一些心得感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有承担才有发展,有认识才有前途。
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皆是如此。
当我们选择职业,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承担所选择的一切。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做出的决定,也是自己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每一个选择,我们将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而收益却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所以,选择就意味着一种承担。
20年前,出于对沿海开放城市的向往,出于能做事、想做事的驱动,出于来自生活的压力,以及对个人人生的责任,我选择来到了广州,选择加入了广州地铁,今后无论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坎坷,都必须自己来承担。
无论是我们自主创业也好,当职业经理人也好,不管我们选择的职业是什么,都需要有责任感、有担当。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畏惧,不退缩,能够持之以恒,这也是一种承担。
我们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例如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他们也经历过战略抉择的彷徨、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企业转型的阵痛,但出于对社会和企业的责任感,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承担力,使他们能够在大浪淘沙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所谓承担,就是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所谓承担,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冲在前、顶得住、搞得定。有承担,意味着面对组织的不完美,社会的不完善,不是一昧地去指责,而是去思考、去改变。有承担,意味着面对不可把控的因素,面对各种挑战与质疑,能够坚定信念、永不言弃。我们这一生,在社会和家庭中都会担任很多角色。无论是哪一种角色,相对应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才会有发展,才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说到有认识才有前途。我们常说,认识会决定行动。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会有偏差或跟不上,自然就难以有进步。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和提高的。
以前,极端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只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股东的回报最大化就可以了。但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现在的企业,尤其是全球竞争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够离开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消费者群体、金融集团等等。社会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个利益相关体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对个人来讲也是这样。以前,我们认为,只要个人努力、不断朝着自我设定的目标迈进,就能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如今,我们的观点发生了转变。不可否认,个人的付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组织赋予的价值。在我看来,个人的价值占20%,组织赋予的价值占80%。我们将个人与组织看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努力创造和维护组织利益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和组织相互促进,实现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双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可能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来到中大学习的,或许是出于职业的驱动,想学些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甚或是想获得一个文凭,给自己多增添一个鲜亮的标签。但在中山大学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之下,我们发现,中大的文化和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而这种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大给予了我们追求卓越的思想,给了我们勇于担当的胸怀。我们在中大以及在社会所付出的努力,也使我们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强调认识的重要性,就是要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就是能将自我与社会有机地融合。有认识,就能趋利避害、抓住先机;有认识,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有认识,就能打破惯性思维,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灵活变通、富于创新。这样的人,才是有发展前途的人。
我刚来广州地铁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地铁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今天,我作为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的负责人,我和近17000名员工一起工作,运营着260公里、166座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维护着42万台套设备设施, 1800多辆列车,每天运行12万列公里、70多万车公里,一年运送乘客20多亿人次。我们的肩上,承担着政府的重托、市民的期望。责任感、使命感使我们每天积极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不断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并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同时,正是我们认识到轨道交通作为市民出行方式,将经历一个从“可选项”到“必须”乃至“习惯”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才会不断的建设地铁,发展地铁,运营和经营好地铁,使地铁成为市民生活的必然选择和出行习惯,并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标准,满足市民出行和生活的需要。我们也不断培育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人才并输送到全国各地,广州地铁业己被称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黄埔军校"。这就是承担和认识的价值体现。这是中大传播给我们的精神,也是我在这里收获的最大的财富。
毕业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应该感谢母校,给予了我们文化和思想,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了我们相识、相知的桥梁。母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不断鞭策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承担、奋发图强。每一个中大学子,都要将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所知带到工作中、社会上,用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回报家庭,更要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我期待2014届的同学们,有承担,有认识,有发展,有前途!
也祝愿培养我们的母校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业长青!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同学们友谊长存,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