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园,梁銶琚堂。在连续的四天时间里,13838名毕业生将逐一登台,接受来自校长和主礼教授的祝福。在这个交织着笑靥与泪水的毕业季,红墙绿瓦下,草坪格外青翠,天空也格外明朗,“沉甸甸金灿灿”的学位证书让毕业生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感到了格外的责任与担当。

恭迎主礼教授!
象征教育崇高和知识圣洁的中山大学权杖,由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秉持,引领主礼教授队伍缓缓入场。学术之光照亮殿堂,映照在场所有人的眼眸;中山训词字字铿锵,镌刻进中大毕业学子的心中。
接受纪念册、握手、行礼,仪式在《山高水长》的旋律中有序行进。校长慈爱地注视着每一位受礼学生,伸出右手,与毕业生们一一紧握,以这种坚毅的方式温暖和鼓励着毕业生们“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就算偶有调皮学生的“自选动作”,他也微笑配合。“因暴雨导致航班延误,许宁生校长凌晨两点才赶回广州,非常劳累。今天的康乐园阳光灿烂,意味着大家前程光明!”主持第一天仪式的陈春声常务副书记、副校长朗声说道。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动情的欢呼。
24日,梁銶琚内举行了四场仪式,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法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在庄严的典礼中接受洗礼,整装启航。
2014届的“第一握”

“我第一个与校长握手”
徐晓雯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优秀本科毕业生,也是今年全校第一位登上主礼台与校长握手的学生。在握手时,晓雯和校长有一段简短的交谈:
“找到工作了吗?”
“校长,我保研了!”
“还是在这边读吗?”
“是啊,特别喜欢中大!”
下台后,晓雯仍按捺不住兴奋:“我手心现在还攥着汗呢。”
校长帮我戴学位帽

校长帮我戴学位帽
历史学系硕士生贺婧慧在跟校长握手时学位帽不慎滑落,她尴尬地捡起来,一时间手足无措。没想到校长接过帽子帮她戴好,台下一片羡慕的掌声。贺婧慧下台后仍然激动,声音都有点颤抖:“也许没有这样一个‘事故’,我就无法享受这种亲密。校长之前肯定特别累了,我还无意中出了纰漏,虽然很抱歉,但更是感谢校长。”
“我毕业了,我靠自己”

校长,我能行!
叶然或许是哲学系一名不太普通的博士毕业生,但在台上依旧神情自信超然:“校长问我‘有困难吗?’,我说没有。”叶然小时候腿部落下残疾,走路有所不便,下台阶时一旁的工作人员上前搀扶,他连声道谢,但坚持自己扶着座椅返回原位。缓慢前行的背影透着坚毅,纵使荆棘丛生,他也会走得更远、更好。
“我是芭丝娅,我想留在中大”

“我是芭丝娅,我想留在中大”
芭丝娅来自加蓬共和国,即将从亚太研究院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当年,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她来到了中大念书。她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采访时,能够进行流利的汉语交流。校长握手时亲切地询问她的国籍,并祝贺她顺利毕业。“我激动地几乎要哭了。在我们国家,毕业典礼没有这么隆重。我想继续留在中大读研究生!”
学成后,希望能为祖国带去新鲜血液

学成后,希望能为祖国带去新鲜血液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南方,在新疆完成本科学业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特姆选择了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攻读企业管理学硕士。两年里,老师和同学非常热情地为他提供各种帮助,而他也选择了在管理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表示,随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有更多中国的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见闻为哈萨克斯坦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带去新鲜的血液,更好地促进两国的经济交往。
选择中大,我自豪

选择中大,我自豪
Jasmie来自毛里求斯共和国,但爷爷却是中国人。在叔叔的建议下,她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攻读IMBA。在台上,校长亲切地询问她的国籍、汉语水平等。
虽然汉语并不熟练,但在采访中,她坚持使用汉语。她非常喜欢中大校园风景,并为自己选择了中大而十分自豪。她也非常喜欢学校的毕业典礼,可以用很多种方式留存美好的记忆。她在毛里求斯拥有自己的服装销售公司,毕业后,还会经常往来两国。

由执权杖教授亲笔签名的中大明信片,关注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帐号iSYSU)即有机会获得
离别的时刻,时间显得特别缓慢。习惯了行色匆匆的毕业生们,反而想在记忆里留下最值得回味的一段。以后的生命中,或许很难再有如大学时代一般,希望和迷茫并存、现实与理想同在的时光。
毕业,是这段时光庄严的结尾,也是未来生活华丽的开端。紧握在手的,有青春的浪漫和昂扬的理想。而我们,终将翻山越岭、破浪远航!

圣洁的权杖赐予我们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