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iSYSU·校友演讲】孜孜追求 永不言弃

地理系1984届本科、1987届硕士校友李定强在2014年学位授予仪式(第10场)上的演讲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李定强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4-06-26 阅读量:

        李定强,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定强校友演讲
 
尊敬的许校长、朱校长,尊敬的许学强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中山大学隆重聚会,为2014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是同学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校友,我荣幸地和你们一起见证这个庄严的时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参加过多次毕业典礼,作为毕业生代表、导师代表、分管教育的干部都在毕业典礼上发过言,但是代表校友发言还是我的第一次。
        今天我想以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学弟学妹们的祝愿。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恩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终身受益,他们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做学问,苦干实干加巧干。1984年,我和你们一样,坐在毕业生的席位聆听了黄秉维院士的教诲。他对我们说:50年前(1934年)我从中山大学毕业,跋山涉水一路北上到了北平深造和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后来他成为一代宗师和地理学界的泰斗。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半期,黄秉维先生就提出综合研究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方向,这比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开展类似的研究早了20多年。其后又提出应当围绕“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试验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农田自然生产潜力”的理论和方法。黄秉维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影响了中国自然地理学界的几代学者。后来我有幸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1994年他来广东进行华南坡地利用考察时,已经82岁了,他冒着酷暑、跨过沟壑,带领我们考察白盆珠水库库区的山山水水。30年过去了,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在我们毕业典礼上的音容笑貌。
        黄进教授是我的本科和硕士导师,我从大学阶段就跟他到祖国各地野外考察,1985年我第一次到青藏高原考察就是跟着他完成的。我当时写了一篇短文《青藏高行记略》发表在中山大学校报上,很多同学看了后都对我的这次经历羡慕不已。黄进先生是 “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中唯一的科学家和教授,2013年被中国地理学会授予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他离休以后专心研究泥沙运动规律和丹霞地貌,尤其是近些年来他自费到全国各地考察,穿着标志性的解放鞋踏遍了近1000处丹霞地貌。就在这个月,他以87岁的高龄历时20多天第四次到西藏考察了丹霞地貌,昨天凌晨(6月25日)才回到家里。黄进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朴实正直的处世标准,激励着我严于律己地工作。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功得益于此,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努力学习和工作。我很喜欢的一首歌中唱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跟着老师们学习,我也真正体验到了,投身于大自然,其乐无穷。
        我为什么多次谈到野外考察呢?因为尽管地理学发展很迅猛,无论它的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天地空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络、3S技术等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手段,为我们解决了便捷精确的方法,也减少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但是它毕竟还是一门经验性的科学,我们还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想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秘,还是离不开现场的实地考查和采样分析,因此地学研究必须跟实地相结合。
        其次,永存感恩母校的情怀。
        我从中山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科研工作,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野外定位站;无论在我国大江南北,还是在美国留学,都心系祖国、情系母校。我一直从事非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研究与治理,毕业多年都一直得到母校的关心培养及环境学院对我的支持。我所带领的团队是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AC)、中国自然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等学术团体的核心力量,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关系,我们也为广东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都会收到有校长和书记签名的校友会的贺信,使我倍感亲切温暖,倍受鼓舞。
        再次,持之以恒方得正能量。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取得成功的途径也因人而异,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今天的毕业典礼,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标志着新的“开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接续奋斗。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你们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面临着大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人生挑战。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把在学期间养成的良好素养和习惯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乐观向上,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中山先生亲笔提写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查了字典,“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我在网上看过一幅漫画,道理很浅显简单,但是寓意深刻,而且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两个人各自在地里毫不费力地拔了一筐萝卜,当遇到一棵拔不出来的时候,第一个人就放弃了,第二个人执着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拔了出来,才发现是一颗巨大的萝卜。这就是坚持的收获。还有一幅鱼鹰和青蛙争斗的外国漫画也是我经常用来自勉的,漫画的名字叫做“永不言弃”。我今天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永不言弃(Never ever give up)!
        最后,我再次把祝福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愿你们的生命之舟在新的岁月港湾里启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愿你们璀璨的生活里永远充满阳光和欢乐,愿你们的人生永远写满辉煌和壮丽!
        谢谢大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