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中国梦·我的梦:2012中山大学年度人物提名奖】姜茜:公益是一种感恩,更是一种习惯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学生处 作者:冼颖彤 编辑:刘嘉,张乐 发布日期:2013-05-08 阅读量:

 

        她是从地震灾区走出来的孩子,在被他人感动和“治愈”之后,她开始帮助更多的人。她来自遥远的四川,在广州这片公益热土上,她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更多的“亲人”。
        她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漂亮的履历。但有一样东西,让她那样的引人注目、与众不同——那颗热爱公益的心。
        投身于公益的原因有许多,因为感恩,因为喜欢。但持之以恒地去做公益,并且成为一种习惯,是因为毅力,更是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在大家探讨出于功利去做公益是否应该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她毫无功利心地热爱着公益事业。



 

        投身公益,“治愈”你我

        亲切、友善,像个邻家大姐姐,这是姜茜给周围人最深刻的印象。她总是乐于和大家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热心帮别人解决各种困难,很多同学都称她是个给人温暖和依靠的“老好人”,周围人总可以感受到姜茜的关心和体贴。
        或许是性格使然,又或许是因为特殊的经历,姜茜总让人觉得踏实而可以依赖。很多同学、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乐意和她诉说,姜茜就像一位心理医生,总能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快乐。她善于充当一位倾听者,是“心情垃圾桶”,帮助朋友们丢掉所有的不开心,轻装上阵。在这个过程中,姜茜收获了他人的信任和真情,同时也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姜茜说自己很喜欢“治愈”这个词。闲逸时光,静坐一角,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一盏茶的时光,静看花开花落,默念寂寞舒卷,扬扬洒洒的落叶,如蝶舞蹁跹,似落英缤纷。温暖人心,净化心灵。
        在被繁忙的生活淹没的世界里,很多人渐渐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在说自己很忙,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忙。在姜茜的世界里,忙碌是有价值的,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投身公益,关爱他人,在姜茜看来正是一个“治愈”自己、净化心灵的过程。生活中不缺乏美好的事情,只是我们不善于去发现,而她总是心怀感恩去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她会投身公益、热爱公益、并且将公益作为生活一部分的原因。
        爱与关怀就像流动的涓涓细流,于细微处温暖和感动善良的心灵,在不经意间传递。学日语的她曾经接触过一个来中大访问的78岁日本老太太。老太太为人和善,一次聊到关爱他人,聊到公益,听姜茜说起她这些年做过的公益,老太太感动得哭了。从那以后,姜茜与老人一直保持着联系。爱就像风,可以充满力量,力撼山河;可以温暖轻柔,抚慰心灵。

        潜心公益,常怀感恩

        “我是地震灾区的孩子,受到过很多帮助,所以就一直很想做公益。”
        姜茜经历过汶川地震,受到过许多慷慨无私的帮助,学校也减免了她大学一二年级的学费。她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将这种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姜茜大三才从珠海搬回广州南校区,真正定期做公益是从大三开始的。这让人不禁惊叹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面竟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2012年,注定是她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年。安静的珠海,适合好好学习;而繁华的广州,则给了她广阔的公益平台。
        这一年多时间,她担任Allshare义务助残协会南校区的会长,每周组织志愿者去广州市海珠区残疾人英语培训中心开展口语教学活动。这个培训中心是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一所残疾人学校,来这里上课的多是一些二十岁上下的残疾人大学生。每个星期的口语活动,她都全情投入,精心策划和组织,尽全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希望能让残疾人英语培训中心的同学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凡事贵在坚持,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能坚持每周都组织这样的活动并且乐此不疲,是因为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叫做感恩。得人恩果千年记,她感恩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更乐意将这样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公益会成为一种习惯

        姜茜和其他的十二名志愿者每个月都会去探访一群特殊的老人,虽非亲人,胜似亲人!在广州她找到了自己另一个家,找到了更多的亲人。
        一起聊天、打牌、包饺子、煮糖水……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总会使她想起自己的家人,谈笑间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老人是麻风病康复者。
        在番禺区新沙村住着26位麻风病康复的老人,年纪最大的丽娟婆婆已经95岁了。老人们生活在一起时间久了,互相照顾,惺惺相惜,彼此之间的感情特别好。但是他们也会渴望像别的老人一样,有儿孙陪伴在身旁,有人愿意听自己诉说珍藏的往事。老人们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孙子般疼爱,给她们煮火锅,煮自己种的玉米,走的时候还不忘让她们带走自己种的水果。姜茜特别喜欢和这些老人待在一起,喜欢他们那种看透世事的纯良,喜欢听他们细数当年的勇敢。为此,她投入了无数的耐心,真正将每一个老人视作是自己的亲人,久而久之,老人们也便把她当作亲人。
        姜茜很喜欢和别人说他们和老人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
        陈叔是一位很健谈的老人,而且是少数会讲普通话的老人之一。打麻将时,他说一次有个四川人出了车祸,陈叔把他送到医院,帮他付医疗费,每天陪他吃饭。后来那个四川人每年都去给他拜年。文德叔也很健谈,可惜他不会讲普通话,姜茜又不会听粤语,托翻译的福才听他讲了文革那段历史。张伯的画画得很好,姜茜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联系北京路的学而优书店,帮他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画展举办得十分成功,张伯也从中收获到不少成就感和乐趣。现在张伯对画画更加痴迷,而她每次看到张伯那陶醉的神情,也会倍感欣慰和幸福。
        她和麻风病康复村的老人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老人们的衣食冷暖总入她心。老人们一有需要,她总是毫无怨言放下自己的事去看望和帮助老人们。那么多老人当中,谁的腿脚不好,谁血压高,谁的体质差容易生病……这些姜茜都能记在心里。。虽然没有子女在身边,姜茜却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给他们带去同样的欢笑和温暖。
        姜茜参加了四川省选调生,也就是基层储备干部的选拔。问起她会不会因为将来不在广州工作而不再去麻风病康复村探望老人们的时候,她流露出对老人们的深深不舍。她说,老人中有一个特别像她已经去世的外公,每次看到他,都有特别亲切的感觉。所以她会像她的师姐们一样,无论毕业了多久、无论走得多远,只要一有空、一有机会就会去探望老人。这已经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觉的坚持中,公益渐渐成为了她的生活习惯。

        姜茜是这样的一个人,默默为公益付出心血和时间,从不计较得失,只因为心中的信仰,要感恩,做一个善良的人。
        她说,别人谈恋爱的时间,她拿去干喜欢的事儿了。她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公益。
        她说,坚持啊,公益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她一直在坚持。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