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中国梦·我的梦:2012中山大学年度人物提名奖】姚鸿鹄:平民英雄“跳水哥”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学生处 作者:张梦琪 编辑:刘嘉,朱琳 发布日期:2013-05-08 阅读量:

 

        “跳水哥”,一个亲切生动的名称在网络上红极一时,他因勇救珠江落水男子而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传递爱与正能量的青春旋风。事后,他荣获“广州青春榜样”、“广州首届季度平民英雄”等称号。他,就是姚鸿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如今的他,生活渐渐归于平静,褪去了闪光灯的聚焦和众人的注目。回看过去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一切,他说,“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见义勇为,智救落水阿叔

        一切始于去年夏日的一个傍晚。
        “救命啊,救命……”一个女子在呼喊。“要是再没人来我就跳了啊……”
        听到呼喊声姚鸿鹄立即冲到了珠江的护栏边。当时他正在中大北门外的珠江边散步。傍晚时分,江边的凉风吹走了酷暑的闷热,突然间的喧闹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一位女子在岸边大喊着向大家求助,顺势看见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仰面浮在江上。
        姚鸿鹄没有犹豫,迅速将鞋脱下,决定马上施救。此时珠江正值涨潮。面对汹涌的江水,姚鸿鹄并没有逞一时之勇盲目下水救人。他先冷静观察了江边的救助设施,看到江边石阶上有爬梯可供使用,便纵身跳入江中。“我当时一心想救人,但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成功救人。”就在姚鸿鹄跳入江中之时,他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另一位年轻男子正从爬梯下来,也准备救人。这个人就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胡跃东。他也没有第一时间扎进水里,而是先脱了鞋子,试探一下水位,他怕水位过浅,直接跳进水里会撞破头。然后他顺着江边的爬梯下水,向落水者游去。
        江水比想象中的更加汹涌,而那位轻生阿叔拒绝被救,这给两个人的水下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离岸边只有短短10米,但是他们拖着毫无求生意识并且体型壮硕的阿叔却怎么也游不到岸边,还几次险些被水流冲走。他们一人一边抓住阿叔的腋下,齐心协力将阿叔拖到了江边爬梯。这时岸边的人们有的伸手往上拉,有的拿来了救生圈,阿叔终于被安全救上岸。当被问到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时,他反问:“怎么会想要放弃呢?那是一条生命啊。再说有两个人一起救,觉得把握还挺大。”

        仁义昭彰,广受关注

        一次发自本能的救人,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姚鸿鹄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在镜头前还不知道如何摆姿势,如何微笑。《广州日报》曾这样评价姚鸿鹄。
        一夜之间,姚鸿鹄从一位普通的中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正义榜样与舆论焦点,成为了那些在报纸上、电视上才见到过的平民英雄。他说,那段时间,他接受了不下二十次的采访,面对镜头,领奖,微笑,接受众人的关注和讨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跳水哥”。这一切他始料未及,但他一如既往低调地面对“跳水哥”的生活。他说,自己并不是榜样,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情而已。
        上岸后,姚鸿鹄见阿叔已经没有生命危险,没有停留,穿上鞋子便离开了。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施救前竟都忘了把口袋里的手机和钱包拿出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他想的最多的是浑身湿透了,赶快回去洗个澡换件衣服,被水泡过的手机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他并没有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件普通而微小的事。回到宿舍后,舍友好奇他为何全身湿透,他只简单说了一下原委。舍友把他的事发布到了微博上,短短4个小时内就被转发了300多次。这件在姚鸿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同学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随后,《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多家社会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关注了此事,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政府与一些企业也对姚鸿鹄的事迹给予了肯定:广州市授予姚鸿鹄“广州首届季度平民英雄”称号,广州团市委则向两位年轻人授予“广州青春榜样”荣誉称号,中山大学授予姚鸿鹄“见义勇为优秀学生”称号。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喻世友教授表示,中山大学为姚鸿鹄感到自豪和骄傲,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彰显社会正气,所有中大学生都应该向姚鸿鹄学习。

        捐出奖金,爱心绵延

        跳水救人事迹过去五个月后,姚鸿鹄却再一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他把大部分的奖金捐了出去。
        原来救人之后,姚鸿鹄除了获得了各种荣誉外,还收到了来自广药集团、见义勇为基金会、学院等提供的奖金,加起来超过3万元。在他看来,跳水救人并不是什么英雄事迹,揣着这么多钱,总觉得“受之有愧”,心里很不踏实。他希望这笔以热心助人之名获得的奖金,能够经他之手,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姚鸿鹄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打工者,从小生活拮据。因为课程和实验量大,姚鸿鹄几乎没有时间去做兼职,不得不每月从广州坐车去东莞找父母拿生活费,就连他的车费也经常是向同学借的。他同样很需要这些奖金去减轻家庭的负担。但他却选择帮助别人。2012年下半年,他先后共捐出两万元给化学院为救助困难师生设立的“链反应基金”、化学院发展基金会和学校的“紧急援助基金”。仅留下1.3万元用于大学剩余两年的学费和报读雅思课程。在被问及捐出奖金的初衷时,姚鸿鹄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要让爱心传递下去。”
        来自农村的姚鸿鹄比任何人都明白农村的困境,明白农村的孩子求学的不易。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踏入像中大这样的名牌高校,走向更宽广的舞台。所以在姚鸿鹄的心中,一直有那么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一个励学基金会,拿出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会每月的经费来源,并将这个传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基金会给他们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
        闪光灯下的日子带给姚鸿鹄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以前我没有参与太多的公益,但(救人)这事发生之后,我时常反思自己,应该多做些事情,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帮助。”他更希望,这是他助人的开始,他还有更多的事想要去完成。
        所谓英雄,并不一定只是我们在好莱坞大片的荧幕上看到的超人或是蜘蛛侠。所谓英雄,并不一定要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传奇人生。很多时候,英雄其实就是每一个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像姚鸿鹄一样,虽然平凡但却闪着并不平庸的动人光芒。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善与爱,这些小小的平民英雄,传递着大大的正能量。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