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13毕业季】上下求索,吾校精神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文/何石 图/郭中飞 陈佩欣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3-06-24 阅读量: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山河迢迢,岁月如歌。
       再一次,毕业季伴着错杂的蝉鸣,降落到中山大学的碧绿草坪。
       这一刻,希望与感伤并存,理想共未来齐飞。


“魔法学校”的神圣礼堂


等待着,欣喜着
 
       历史的荣光依然在历史里熠熠生辉,映照着鲜活的当下,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再次于梁銶琚堂拉开序幕。今年除了继承以往的仪式流程,还新增了校友代表演讲的环节。会场布置别具匠心,主舞台的背景是象征着中山大学的绿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投影在大屏幕上,四个校区代表性建筑的图片也高高地耸立在两旁。与往年不同的是,主舞台上新增设了授礼台,许宁生校长站在礼台上跟学生握手、给学生颁发证书,使得整个仪式显得更加崇高和神圣。
       今年的仪式还运用了奇妙的灯光效果和电脑特效,大屏幕上闪闪发光的权杖,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灯火煌煌的梁銶琚堂,映衬着同学们的如花笑靥和点点泪痕,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大学故事。而历史上那一段段逝去的老时光,也在梦幻般的光束中纷至沓来。


和校长握手,真开心!

       历史荣光

       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三所院校合并,举行毕业礼,这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毕业典礼。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委托胡汉民先生向毕业生致训词,那时尚没有华丽的服饰,缜密的礼仪,但是中山先生的训词已经注入了中山大学的精神,撑起了中山大学的骨架。
       据《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记载,1927年暑假,是中山大学第一届学生毕业之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毕业季。那时,全校实有本科毕业生76人。学生毕业,按原广东大学惯例,有国内外旅行之举,其费用由各生原籍所属县份供给。学生旅行之后,就与母校告别。毕业旅行,亦是一种浪漫,于旅行中结束自己的学业,以开启社会之旅,别有一番滋味和寓意。
       据《中山大学编年史1924—2004》记载,1939年8月21日,全校师生员工举行西迁到澄江后的第一次联合纪念周暨毕业典礼大会,欢送5名研究生、426名本科生和41名外校借读生毕业。主持校务的萧冠英教授作长篇演讲,来宾、校友、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先生应邀出席并发表讲话。战火中的毕业典礼复增了沉重的历史意义,典礼上全体师生和校友众志成城的精神气度,闪耀了那个阴霾的时代。

       初露峥嵘

       1980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次年实施。源自西方的学位授予仪式,使得大学教育更加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如果说毕业典礼象征着学校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束,那么学位授予仪式则意味着学校生活结出的丰硕果实。
       1982年11月27日,我校隆重举行首批授予硕士、学士学位颁发证书典礼。参加典礼的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系教师代表,已毕业的七七、七八级本科生,七八、七九级研究生代表,以及在校学习的全体研究生代表共1000人。1986年3月29日,我校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正式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据当时参加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叶创兴教授回忆,校长、书记、系主任等重要人物纷纷出席,并有学生代表三、四百人参加。当时尚没有博士生用的学位服,四个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学位授予。当时的各大报纸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可见学校和社会对中山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重视。
       “学位只是一个地基,地基上修建怎样的建筑,就要看每个人不同的梦想了,做你们想做的事,达成内心的目标吧!”作为首批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的校友,叶创兴教授如是说。


权杖入场,high翻全场

       薪火相传

       90年代中期至2005年之间,由研究生院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举办学位授予仪式,地点在梁銶琚堂。校领导、各院系领导、导师、毕业研究生及亲友齐聚礼堂,共沐典礼庄严洗礼。典礼的仪式流程学自香港高校,简单却不失隆重。当时的学生穿着教育部统一的学士服,典礼仪轨也比较简单。
       2005年11月12日,我校于小礼堂前草坪举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约1200名本科毕业生参加,这是基于学校的主体是数量最多的本科生而考虑的。为当年毕业的本科学生专门举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2006年,中山大学学位服系统及权杖的设计制作完成,校庆当日齐聚本、硕、博约2000名毕业生,校长及主礼教授由权杖引导入场,校长庄严宣读中山先生毕业训词,并亲为博士毕业生及硕士、本科毕业生代表一一拨流苏。权杖和中山大学自己的学位服成为当年的两大亮点。


让我也摸一摸权杖,吸收魔力
 
       权杖对于大学的学位授予仪式而言,具有见证作用,见证一个学生学成了,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权杖。中山大学权杖象征着教育的崇高和知识的圣洁,通高1112毫米,数字代表校庆日。银荷托珠,汉龙围绕,圆盘上中山先生手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熠熠生辉。杖身镂錾着芭蕉叶,镶嵌翡翠,杖尾如戟。仪式开始时由各院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执仗入场,在中山大学的学位授予仪式上,第一位执仗的教授是中山医的曾益新院士。在仪式进行中,权杖庄严立于主礼台,神圣威仪见证学子习有所成、毕业成熟。
       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套头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组成。而我校则汇聚专家教授的意见,聘用专门的服装公司,自主设计了属于中山大学自己的“中山大学的学位服”。不仅重视服装的料子、悬垂感和美感,并且在学位服设计上大胆采用了中山大学的标准色——绿色,从学士学位服到学位委员会主席的服装,在正前面垂有两道纵向的绿色条带,在领口、绿色条带和领带上均印有中山大学的标志,使得学位服极具中大特色,充满中山大学的校园文化及大学精神。


美丽的学位服,可爱的外国友人
 
       2007年学位授予仪式改回6月底7月初并分南、北校区举行,南校区(文、理科)设在梁銶琚堂,北校区(医科)设在校友会堂。仪式前由主持人宣读中山先生毕业训词,校长与全体本、硕、博毕业生一一握手,颁发毕业纪念册,亲授学位,规模达十数场之多。校长也成了整个典礼上最辛苦的人,对着逾万名毕业生,面带微笑,一一握手并赠予祝福。
       至此,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典礼正式合二为一,学生毕业和学位获取在那神圣的一刻,象征着最终的完成。2007年之后,这个盛大而隆重的典礼成为毕业季里最重要的事情,而参与仪式的过程也成为了同学们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今日风华

       2007年起确定的学位授予仪式模式沿用至今,2009年起全体毕业生于毕业前(6月底7月初)齐聚南校区梁銶琚堂,见证共同的历史时刻。每年参与人数均达15000人,亲友可安排于梁銶琚堂楼座、怀士堂和三教讲学厅观礼。一套完善的授礼流程得以确立,承载着中大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学位授予仪式,成为每年夏天最受瞩目的风景。


温暖的微笑
 
       据校长办公室主任陈望南回忆说,这么多年来,学校在营造典礼的仪式感上下足了功夫,包括控制参加典礼人数和典礼时间、主舞台的布景、权杖机制的引入、庄严肃穆的音乐、对参加典礼人员仪表的严格要求等等,为此,学校每一年的学位授予仪式都会超过十六场。这些并不是“繁文缛节”,形式有时会比内容更重要,指的就是这份庄严神圣的纯粹感和崇高感。这一刻,校长的笑容是纯粹的,同学们的泪水是纯粹的,纯粹中见出了真情,纯粹中见出了崇高。
       陈望南主任说:“学校耗时耗力地举办典礼,为的就是让同学们在物欲横流的俗世,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一次崇高,进而相信还有崇高的存在,毕业后也能做一个崇高的人,这也是学校当初决定举办学位授予仪式的一个初衷和对学生寄予的厚望。”


校长给我一个拥抱
 
       2011年开始,学校增设了“毕业嘉年华”的主题活动,包括留言墙、时光囊、明信片等等,这些都是由学校免费提供的。学校还考虑到雨后草坪的泥泞,每年都会在草坪上搭建临时的木栈道,以方便同学们在草坪上合影留念。这些都是学校为了给同学们制造一个美好的毕业季回忆而付出的努力,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感受到母校的如此温情,也会有所感动,形成浓浓的归属感。


做大事比做大官更重要!
 
       201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第一场,在新增设的校友演讲环节,校友陈平原教授做了题为《“做大事”与“做大官”》的精彩演讲,庄重而又不失趣味,他告诉毕业生们,真正的学者精神并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要做大事,做大事并不是好大喜功,而是要利国利民、惊天动地。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这句孙中山先生的题词镌刻在怀士堂上,融进了中山大学的大学精神。典礼结束后,陈平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表面上突出的是仪式的形式,背后则是深深的校园情怀,是凝聚精神、创造回忆、回应期待的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虔诚的等待者


来,帮你正正衣冠!
 
       毕业生在受礼过程中,都激动万分,尤其是和校长握手的瞬间。今年全校第一位接受学位授予的毕业生是09级中文系的本科生张诗洋,她是中山大学管弦乐团的团长,获得了黄天骥教授的直博资格。谈到与校长握手的瞬间,张诗洋难抑激动之情,“这么庄严的仪式,我又是第一个,真的是好激动,好激动。”
       2009年成立的博雅学院,今年也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第一位上台的是哲学学士颜狄,她接受采访时说道:“跟校长握手的瞬间,真的感到无比神圣和幸福!我非常荣幸,谢谢中大!”
       岭南学院金融学硕士郭奇伟和彭敏妍是一对情侣,他们先后上台接受了学位授予,校长亲自为他们拨穗,从台上走下来,他们感到无比幸福。


校长为我拨流苏


校长与我合个影
 
       主会场的二楼坐满了观礼亲友,其中既有受礼者的父母亲人,又有受礼者的情侣和朋友,他们看到自己关注的人在台上和校长握手的瞬间,都显露出无比自豪的神情。
       其中,09级中文系本科生王莹莹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远万里特地从辽宁赶来。今年参加高考的妹妹还激动地表示,“在观看了今天的毕业典礼之后,真的很后悔没有更加用功考上中大!”


深情相拥
 
       在典礼的最后,全体毕业生鞠躬感谢自己的亲友和恩师,场面十分感人。透过庄严崇高的仪式,历史与当下相交融,学校前辈的求索精神和当代青年的风发意气,一同辉映在中山大学的肃穆礼堂。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