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一线动态 > 正文

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推动创建洛隆县首个口腔科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8-2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泽锋、刘文琴、黄睿)8月11日,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正式揭牌成立。从此,洛隆人民可以享受“足不出县”的口腔医疗服务了。然而,五个月前,全县的公立医疗机构既未开设口腔科,也缺乏有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这五个月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从这支援藏医疗队进驻洛隆县人民医院说起。


“口腔难题”迎来逸仙方案

为给当地群众提供专业的口腔诊疗服务,程慧琳主治医师受孙逸仙纪念医院选派参与一线援藏工作,旨在补齐短板,解决当地“口腔难题”。

“这是我到这里来的使命,我一定要把口腔科建起来!”程慧琳抵藏后暗下决心。她第一时间对当地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预防治疗情况开展调研,发现当地各年龄段的口腔疾病存在发病率高、诊治率低的特点,又因医疗队所在的洛隆县从县城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昌都市区又需要驱车六个小时,既增加了患者看病耗费的时间,也极易拖延加重病情。

程慧琳将相关信息数据传给广州院区本部后,与科室领导多次远程会商援助方案,最后决定,要首先在当地医院推动建立口腔科。

“街口诊室”屡见逸仙身影

援藏初期,在当地医院没有诊室、没有治疗椅、没有专用器械的情况下,如何去行医成了摆在程慧琳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援藏医疗队把诊室放在街口,用义诊替代门诊。

很多个周末,在洛隆县城双拥广场上,面对义诊现场不少口腔疾病患者的求助,程慧琳不顾腰疾复发,俯着身子认真地给他们做检查,给出专业治疗建议,科普口腔健康知识。在口腔科尚未开诊的时间里,她一直通过使用简易器材,免费为当地群众提供解决口腔健康问题的方案。

义诊现场

“建科之路”展现逸仙担当

回顾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建科之路”,这几乎是一个零起点的工作。程慧琳在洛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其他援藏队员的帮助下,与当地有关部门展开了密切合作,申请立项审批、开展软硬件建设,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同步推进,体现了“逸仙速度”。

从设备及耗材的选购、诊室的设计装修,到口腔医生工作制度、门诊工作制度、口腔诊疗消毒制度等建章立制工作,再到宣教图片、视频的制作上墙、汉藏双语宣传手册的设计印制等等,程慧琳尽可能亲力亲为,确保准确安全规范,体现了“逸仙精度”。

她联络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本部向洛隆县人民医院捐赠一批急需的口腔医疗器材和药品,并自费购买了一批口腔护理产品作为小礼物向患者派发,体现了“逸仙温度”。

期间,程慧琳不但要为患者进行诊疗,还要对当地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进行培训,逐步培养出一批能力过硬的口腔专业人才,让援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援助转变,体现了“逸仙深度”。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8月11日,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正式揭牌成立。

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揭牌仪式

程慧琳主治医师诊治患者

“首战告捷”初见建设成效

口腔科刚开诊期间,刚下班回到宿舍的程慧琳接到县人民医院的紧急电话,一名患者牙齿疼痛剧烈,且脸部严重肿胀。程慧琳立即召集科室2位年轻医生赶回医院会诊,初步诊断为第一前磨牙因旧疾复发引起急性根尖周炎,需进行“开髓引流伴脓肿切开术”。在3位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治疗进展顺利。患者在出院时专程回到口腔科感谢“广州专家”。

这是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开科后的首例治疗手术,在实战中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水平。从此以后,洛隆县人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正规口腔医疗服务了。

程慧琳主治医师术后查房

如今,洛隆县人民医院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的支持帮助下,已经可以进行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工作。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将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造血式”援藏理念,注重学科帮扶和人才培育,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文稿终审:孙逸仙纪念医院 古小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