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沙敏)5月10至15日,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以文旅康养促进乡村振兴集中授课班”(以下简称“MTA乡村振兴班”)在巴中文旅新区实践教学基地开班授课。本期MTA乡村振兴班由来自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黑龙江、云南等地40余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副教授负责带队。在研究生导师余晓娟副教授、郭云娇副教授和巴中文旅行业专家冯坤、罗尚志等组成的教学团队的联合指导下,学员们深入调研各教学点,共同解剖巴中文旅融合及景区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产教融合与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中山大学MTA乡村振兴班在四川巴中实践教学点举行开班仪式
5月10日,MTA乡村振兴班巴中实践教学开班仪式在巴中举行。巴中市委常委、文旅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直工委书记王毅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MTA乡村振兴班创新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培训模式,将有力推动理论创新成果在文旅示范区落地、孵化、应用,推进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此举不仅为文旅示范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何莽在致辞中表示,四川拥有世界级文旅康养资源,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如火如荼,康养旅游产品创新引领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做旅游研究的案例地,中山大学师生曾亲历光雾山的开发过程。MTA乡村振兴班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面向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基于产教融合的MTA专业学位培养目标需要而开设的创新班,培养模式以现场教学为主。目前,学院已建设广东开平、浙江乌镇、云南阿者科、云南凤庆、贵州荔波和广东信宜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专业硕士学位的实践导向特色,把学生带到行业实践中去,将课堂办到了乡村一线。
据悉,中山大学与巴中在十几年前就已“结缘”。早在2016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就主持了光雾山5A级景区创建规划项目,此后一直支持并见证了光雾山景区的持续发展。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也十分支持和鼓励在巴中开展实践教学及相关研究,推动中山大学与巴中缔结友好合作关系。
双方于2023年12月签订《中山大学-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合作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书》,围绕培养文旅康养产业人才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培养产业人才新模式。此次实践教学班的举办,是双方合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举措。
目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已在全国各地建设有10个各具特色的文旅示范点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并派出教授团队与行业导师一起,联合示范点建设的行业专家,共同解剖以文旅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多要素与新模式,将鲜活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后编写为论文教材,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通过现场教学让同学们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文稿终审: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