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4日电(通讯员刘兴基)3月31日晚,中山大学农学院举行了“家乡情、家乡行”假期社会实践分享会,这也是学院自2020年暑期以来开展“我和我的家乡”系列假期社会调研活动的延续,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宣传家乡,发现问题、建言献策、助力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分享会以腾讯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由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罡主持。农学院党总支书记程月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及部分学生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11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享了集中体现新农村三大变化的调研成果。
乡村治理有效提升。戴智安同学调研了家乡佛山市三水区沙围村由“党员试验田”试种推广优良品种,以“党建引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成功案例。付思权、李嘉龙两位同学分别介绍了各自家乡“中原粮仓”河南省南阳市和“潇湘水乡”湖南省娄底市通过扶持种植/养殖大户和模范企业,实现农林牧副各业并举的新景象。鲁子毓同学通过自己拍摄的vlog,展现了家乡鲁庄村使用无人机等农机装备进行农业种植管理等情况,深化了对于开展灾害性天气精准预警、培育抗逆优良品种、分类指导生产经营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姚冬坦同学深入调研了家乡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作为蔬菜大县,将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蔬菜种植的显著成效。吴金硕同学分享了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作为粮食主产区,注重生态保护,大力发展智能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新风貌。李佳和同学展示了家乡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化发展,强化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关注食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喜人景象。王乐同学因上课时间冲突,委托学长分享自己在老家贵州的调研情况,因喀斯特地貌小面积地块纵横交错的特点,家乡人民因地制宜,推广小播种机、小翻土机等小型农机,促进了小流域精细化作业,也对农业现代化充满渴求。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陈虹宇同学深情回顾了外公家乡广东省清远市连县的中大抗战办学史,自豪地分享了当地乡村旅游、东陂腊味、观光农业等三大特色产业,并用前后时期照片对比,展示了连县宜人宜居的显著变化。席寒笑同学通过父亲的回忆和时下多侧面的宣传短片,分享了四川巴中市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蓬勃兴旺的生态牧场和四季宜人的自然风光。张天旭同学分享了“全国第一侨乡”广东省台山市依托海洋资源和碉楼景观,多业并举促振兴的显著成效。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乡村调研,更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是涉及产业兴旺、人才振兴、乡风治理、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建设的“大文章”,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的一环,作为新农科人才义不容辞。张天旭同学的感受,也代表了同学们的共同心声。
最后,程月华书记以“共建美丽,留住乡愁”为题,对分享会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她概述了热爱家乡、留住乡愁的情怀,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希望每位同学筑牢“树高千尺不忘根”的家乡情结,关注家乡变化、了解家乡需求,尽己所能服务家乡建设。程月华书记鼓励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将新时代“三农”发展与信息、工程技术相融合,为乡村振兴助一份力、发一份光。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提升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激发了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增强了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家乡建设、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文稿终审:农学院 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