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一线动态 > 正文

昼夜奋战,保卫家园,肿瘤防治中心为抗疫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2-04-24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24日电(通讯员陈鋆、赵现廷)为了抗击疫情,4月9日以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累计派出13批共2300余人次支援广州市各社区核酸采样。除了大规模的护理队伍,中肿的医、技、药、研人员以及职能部门人员都积极加入到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来。

“这是我妈妈,我妈妈是大白超人!”

内科三区的护理师朱惠丹是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今年以来,每次有外出支援核酸任务,她都主动报名,这次是她第八次出任务。

中午的时候接到单位通知要组织三天两夜的核酸支援队,朱惠丹立即报了名。“我告诉儿子我要去核酸采样时,儿子非常不舍还向我撒娇说:“妈妈不要上班,要在家陪我。”安慰了一番后,朱惠丹把孩子哄睡了,然后收拾好东西就出发到医院集合。

没想到这么巧,朱惠丹这次的任务是派到自己小区支援核酸采样。当朱惠丹的儿子坐下来准备做核酸时,听到朱惠丹的声音后马上就认出了她,问到:“是妈妈吗?妈妈帮我做核酸我就不怕了!我很勇敢!妈妈你怎么在这里啊?怎么穿这个衣服呀?”

朱惠丹的儿子非常兴奋,非常配合地做完了核酸。等爸爸一起做完核酸检测后,朱惠丹的儿子还站在队伍旁面看了一会,逢人就说“这是我妈妈,我妈妈是大白超人!”这就是孩子心中大白妈妈的形象。

朱惠丹为自己的儿子做核酸(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当中医加入核酸采样队伍……

“在采核酸的过程中,我见到有一两位嘴巴张不大的大叔。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科医生,我明白他们应该是鼻咽肿瘤治疗后的康复者。”综合中医科医生陈平讲到。因为临床上见到这类张口困难的患者多了,所以她特别理解,主动起身配合他们采集核酸。陈平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张蓓教授,4月13日,她才下夜班就加入到核酸采集支援队。

综合中医科刘明慧护士长在为居民测核酸(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心的倡议书一发出,我们第一时间在科室里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加入核酸采样支援队。” 综合科师生党支部书记夏良平讲到,综合中医科40岁以下的6名党员医生全部参加了本轮核酸采样队。“疫情是一场大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同志们的意志和信仰,也看到了一些有担当、有实力的高知同志,我们准备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夏良平颇有感慨地讲到。

护理团队更是在工作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开展工作。“抗癌战疫两不误,前方有中肿力量支援核酸采集,后方的保障力量也主动担当,留守病房的护士从上午8:00一直工作到到晚上10:00。”综合中医科曹慧娇护士长讲到。

“那一瞬间,我觉得好有爱好暖心啊!”

在彭加木公园采集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来十束手工折的小花花,送给现场的大白们,她说:“姐姐,你们辛苦了,送你一朵小花花!”收到花的一瞬间,核酸采样队员们疲惫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收到小朋友亲手折的小花花的那一刻,我觉得一身疲倦变轻松了。”

“有爱的小花花,我一定好好保存起来!”

“那一瞬间,我觉得好有爱好暖心啊!”

小女孩为大白送上花束(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在疲惫的核酸采样工作中,暖心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一位老奶奶带着一个八九岁小女孩走到华桂荣的面前,小女孩拿出手中的画,对着华桂荣说:“白衣天使,您辛苦了,这副画送给你们”。

“画上画着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起战胜病毒的情景,文字还没有来的及看清,顿时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鼻子酸酸的,似乎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心房穿梭,我对她说‘谢谢你送的画,画得好好看,阿姨很喜欢’,刹那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华桂荣说,当时带着防护手套,怕手上有“细菌”,都不敢接画,只能向身旁的组长梁丽萍护士长求助。梁丽萍温柔地接过画,拍下了这个温暖的瞬间,照片中两位“小天使”都会心地笑了。

小女孩给大白送的画(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别怕,妈妈会平安回来的”

“外出采集核酸这段时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7岁的大女儿。”已经外出支援核酸采集好几次了,体检中心的温君华医生说,在某一个需要外出支援核酸采集的前夜,她跟往常一样早早地上床哄两个孩子睡觉。

体检中心温君华医生采集核酸(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她轻柔地跟孩子们说:“妈妈明天还要出去帮大家做核酸,你们在家要听奶奶的话,想要什么礼物我带给你们。”

“妈妈,我想要迷你特工队的玩具,四个就够了。”二宝马上说到。大宝这个时候不吭声,温医生问:“大宝,你想好就告诉妈妈。”这个时候,闷声不吭的大宝突然坐起来紧紧抱住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平安回来。”听到孩子的这些话,温医生内心五味杂陈,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懂得关心妈妈了,让她感到特别的暖心与幸福。

温医生说:“肯定会的,傍晚就回来了。”大宝说:“被隔离了你就回不来了,病毒那么可怕……”她说:“妈妈穿了大白的那套衣服,病毒就拿妈妈没办法了,别怕,妈妈会平安回来的....”

麻醉科医生和彭加木公园的故事

“我预先也不知道能去彭加木公园,彭加木这个名字是早就知道的,他是著名的科学家,曾去新疆科考。我自己也是西北人,对于发生在大西北的这些故事很感兴趣。以前只知道他是广州的,没想到他小时候就是在我们去支援的槎头村那一带念书。”当手术麻醉科的青年医生何瑶轩知道他要去彭加木公园支援核酸采集的时候,他快速搜索了彭加木公园的简介,有雕像还有纪念馆。他想着完成任务后能不能跟雕像合个影?

第一次是下午去接班,这是何瑶轩第一次做组长,跑前跑后协调各种事情,等他再想起来有雕像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准备收队回程了,天也黑了……自然就没合上影。没过几天,何瑶轩又被派去了彭加木公园支援,也是去接班,刚好抵达的时候前一组队友刚刚上去没多久,接班队伍就先休整,小何同学就趁机跑过去了了合影心愿。

何瑶轩(左一)与同事在彭加木公园合影(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这次广州本土疫情,何瑶轩第一时间就跟护长表达了想参加核酸采样的愿望。“我想着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而且我是男生,在体力耐力上有优势,恨不得每次都工作久一会儿,多采几条管。”何瑶轩说。

4月15日,中肿派出了150余人的核酸采样队员,他们在广州市白云区奋战了三天两夜。4月21日,中肿又派出了160余人的核酸采样支援队。

战疫下,这样的你我,这时空,如同一出电影,每个人都可以在胶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中肿人的影子,是带光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普通的岗位上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文稿终审:肿瘤防治中心 文朝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