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推广急救科普 打造健康校园——中山大学2023年新生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顺利完成

稿件来源:医学教育处、医院管理处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9-15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黄玲娟、黄利荣)9月7-8日,我校于新生军训期间例行举办急救知识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2023级近8000名学生完成了相关理论和技能实操训练。


9月7日,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艳、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涛分别为新生讲授急救相关知识。熊艳主任医师和余涛主任医师是我校长期从事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资深专家,也是长期关注公众急救培训的科普达人。此次培训他们从外出血、烫伤等常见的需要紧急救护的伤病入手,逐步拓展至现场救治需求最急迫的心脏骤停,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各类急救情形相关的救护原则和要点,尤其是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的原理与方法。期间穿插大量生动写实的现实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常见误区、民间偏方等的危害之处。生动有趣的语言,惟妙惟肖的模仿,让课室内欢笑不断。

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艳主任医师为新生授课

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涛主任医师为新生授课

新生认真做笔记

9月8日,来自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六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共109名医护人员为同学们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抓住黄金救护4分钟,重在正确执行心肺复苏。虽然台风海葵以其巨大的威力在场馆外狂风暴雨不停歇,但是体育馆内教官们的娓娓讲授和同学们的认真演练丝毫未受影响。教官们2人一组,1人演示,另1人则在一旁配合,详细讲解心肺复苏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关键,随后分组指导同学们在模型上实操训练。操作中,教官们会注意检查同学们的操作步骤、姿势、动作等是否有误,强调实施心肺复苏前要确保环境安全、按压时上肢必须保持伸直、人工呼吸时要捏紧患者鼻子用口覆盖避免漏气……每一个细节都在实操中被指出、纠正。

培训中,教官们还利用场馆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施了教学,更深刻地让同学们理解与掌握黄金救护四分钟的重要步骤,为的是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遭遇突发危急状况时能够提供有效的救助,识别心脏骤停并勇于实施心肺复苏,用双手拯救生命、捍卫健康!

教官们详细讲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正确动作

同学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实操训练

教官讲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用法

2009年始,中山大学启动对新生开展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十五年来,已有多例中山大学学生、医护人员在现场成功施救、挽回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事迹。2022年11月,中山大学依托医学部申报获批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个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

从新生着手,推广急救科普、打造健康校园,实现福泽他人、惠及自身,是我校持续多年培训新生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并着力实现新生全覆盖的动力,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有力宣言!

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

此次培训由医学教育处和医院管理处共同组织,联合教务部、总务部、党委保卫部、中山医学院等多个部门协作,在5家附属医院的鼎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完成。

文稿终审:医学教育处 匡铭

医院管理处 林天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