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通讯员王楠熙)作为教育部首批20个高校教师“领航工作站”试点建设单位,中山大学党委将工作站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系统谋划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自获批试点以来,学校迅速启动建设机制,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发布招募通知,首期成功吸纳 90名骨干教师入站,搭建高起点人才培育平台。
学校党委创新实施“组织领航计划”“政治引领计划”“发展赋能计划”和“强基护航计划”四项行动计划,构建起“起航—领航 —护航”三位一体的培育格局,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创新路径。
起航:“七一”授牌启新程,仪式激励担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教师“领航工作站”入站仪式以“沉浸式党建教育场景”形式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院士向工作站郑重授牌,90名站员在老党员勋章颁授、获奖代表分享、预备党员宣誓暨正式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庄重仪式中,接受思想洗礼,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投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高松校长为教师“领航工作站”授牌,站长项泽亮同志接牌
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站员们聆听了学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同志讲授的专题党课——《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自觉砥砺过硬作风、涵养浩然正气。
朱孔军书记讲授专题党课
随后,工作站召开工作推进会。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晓萌同志介绍了工作站学习培养总体安排。执行站长、中山医学院副院长李勃兴教授作为代表发言,郑重表态将深学细悟、恪尽职守,努力将工作站打造成为思想提升的沃土、专业成长的摇篮、团结互助的家园。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国亚萍同志对工作站提出三点要求:要领会“领航”之重,政治站位再提升;要聚焦“工作站”之要,核心任务再突出;要夯实“建设”之基,责任担当再压实,共同将工作站打造成为学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品牌。
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
领航:学习培养促成长,多元赋能助发展
教师“领航工作站”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为重点对象,创新打造“政治吸纳、思想引领、专业服务、困难帮扶”一体化学习成长平台。学校党委创新学习机制,围绕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实践调研、做实联系关怀和促进交流研讨四个方面设计学习培养安排,为站员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坚持资源共享,完善学习矩阵。邀请站员共享“干部大讲堂”、“青年人才培训班”等校内精品课程,策划“领航·思享汇”活动,促进深度交流研讨,助力站员拓宽学术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创设参政条件,提升参政水平。搭建 “三级列席”平台,支持站员列席校院两级重要会议(如学校教代会、二级党组织党委会会议等)。落实“两个定期”要求(定期参加学科党支部组织生活、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使站员能听取学校在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工作站首次集中学习活动就是集体听取学校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并展开研讨。
拓宽培养渠道,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将探索工作站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跨领域合作;选派站员赴“双百行动”结对点开展教育、科技帮扶;并计划选任优秀站员到重要岗位历练,一体推进工作站试点建设与学校教师队伍、干部队伍“两个队伍”建设。
护航:顶层设计强保障,协同推进齐支撑
学校党委将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列为党建重点工作,成立建设工作组,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构建起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二级党组织和党支部具体落实的体制机制。结合学校办学格局和学科布局,以校区(园)为单位建立分站,探索依托二级党组织建立若干个“二级工作站”,形成“1+N”工作格局。
校领导带头联系高层次人才,校、院、支部三级联系人日常联系,动态掌握站员的思想动态与生活需求。分层分类探索构建贯穿全职业生涯的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教师人才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和履职能力培训等,不断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
学校党委将持续深化工作站建设,着力打造“工作机制健全、引领作用凸显、发展支持有力、组织保障有效”的高质量工作站,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投稿审核:杨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