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19日电(通讯员李美娇、 谢金华)近期,由于广州市多地出现阳性病例,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数量剧增。4月8日傍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再度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出紧急援助电话流调工作,学院立即决定成立校内临时流调中心远程支援广州抗疫。紧急组建25人临时流调队,接受卫健委的线上培训后,连夜作战,4月9日凌晨完成广州市卫健委紧急分派的电话流调任务。
志愿者们在北校园红楼303、315会议室开展电话流调(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4月10日上午10点,学院临时流调中心再度接到紧急任务,临时流调队员20分钟集结到位,马上加入广州市卫健委紧急分派的新流调任务。由于北校园红楼的会议室场地有限,学院决定把虚拟仿真实验室作为临时流调中心办公场地,队员们连续作战8小时顺利完成任务。
志愿者们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电话流调(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志愿者分享流调经验
迄今为止,临时流调中心已经接受广州市卫健委的两次紧急委派任务,两批一共调查了303个密接人员,顺利完成任务。临时流调中心还将根据广州市卫健委疫情防控需要,继续随时接受派遣。
实践出真知,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电话流调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流调工作技巧和实操技能。
志愿者刘双认为,“做电话流调一定要有耐心,如遇到被问过好几次不太耐烦的被调查人,给予他们合理的解释让他们充分理解,就可以把重要信息收集到。总之,‘脸皮要厚’,被凶也没关系。”
志愿者刘励坤感慨道:“电话流调工作是紧急和辛苦的,但自己从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一次次的沟通中,自己的耐心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流调人员工作的繁杂与不易。”
志愿者苏惠敏说:“电话流调的工作是非常考验人的,我们需要熟悉流调内容,准确快速地向被调查人询问信息,争分夺秒地完成工作。而在饭点、午休时间、甚至半夜进行流调时,一颗‘强心脏’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询问信息,还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询问必要信息、以及快速调节被拒绝的心情进行下一项流调工作。”
志愿者张文轩总结道:“流调工作者通常会被冠以‘医学侦探’的美称,这是因为在流调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一点蛛丝马迹,及时把密接和次密接及他们的行动轨迹一点一点梳理出来,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管控,切断疫情的传播。流调工作虽然琐碎,但意义重大,是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和研判疫情形势的关键。与此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我们并不是孤身奋战,流调工作通常都是和公安部门、社区街道等联合开展的,众志成城,争分夺秒,共同与病毒赛跑。”
广州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与此同时,学院4月2日派出的第二批抗疫志愿队依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广州市各个地方疾控的抗疫一线,共同为打好广州市抗疫阻击战奉献力量。
学院第二批抗疫志愿者在广州市白云流调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进行人员信息核查和追踪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19级预防医学本科生李兰亭同学说:“当一个个鲜艳的‘红口罩’坐满流调大厅,当灯光一盏盏彻夜通明,我们看到,这是中大公卫人的能力,既能苦读钻研,又能付诸实践;这是中大公卫人的担当,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为人民奉献青春力量。”
临时流调队合影(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文稿终审:公共卫生学院 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