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中山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上)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2-03-0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8日电(记者蒋静)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山大学师生通过各种渠道热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大家纷纷表示对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奋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继续书写新的奋斗历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去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倍感振奋。

作为科研工作者,科技创新一直是我极为关注的两会话题。我国的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在越来越多领域上的“并跑”“领跑”,在核心科技领域形成有效的话语权,这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牢牢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机会,不懈奋斗。我们要立足四个面向,依托“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等重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气象学科对大湾区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无党派人士 戴永久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疫情防控、经济内涵调整等多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继续稳步发展,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虎年新春,冬奥会的喜悦犹在脸上,境外疫情仍然肆虐,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我们更期盼在2022年两会上看到国家进一步克服万难,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推出有利于高等教育改革、提高科研人员自主性、激发科研创造活力的好政策。

——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民盟中央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民盟广东省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委、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文科支部主委 梁玉成

像往年一样,我对两会的召开十分关注。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通过学习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进一步认识到2021年国内外形势多变,对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有效地应对了各种风险和挑战,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我对于过去一年我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感到振奋和自豪。

李克强总理指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排放量继续下降。这些数据和指标都让我对我国下一年以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今年两会的召开,我校有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6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他们都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也特别期待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高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作为一名中山大学教师,愿意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李炜文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在国内外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举国上下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

2022年两会胜利召开,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我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找准参政议政的发力方向,选好议政建言的切入角度,更好地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充分发挥自己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专业特长,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心怀“国之大者”,肩负职责使命,勇于创新,不懈跋涉,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民盟中山大学北总支副主委 董光辉

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脚踏实地的行动上。作为心脏外科医生和医疗科研工作者,我深感心脏外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与艰难,深感原创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及临床创新性研究,对于建设高质量医疗团队和跻身医学科技领域前沿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必须全力以赴、尽我所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心脏外科主任、致公党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委员 吴钟凯

2021年,我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多项经济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26万美元,是建国后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6万亿美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进出口总额目标;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些成就的取得令人倍感振奋。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重要节点,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全国人民都密切关注、热烈讨论。作为一名商学院的教师,我时刻关注两会进程,对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我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续写伟大荣光,奋斗开创未来。

——中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郑晓莹

迎着春光,步履不歇!从凝结着代表们心血与智慧的想法,到诉诸笔端的议案提案,再到惠及万民的国家政策,两会总能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心。

北京冬奥会成为这次两会代表们口中的高频词。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与诗意,展现了东方大国深沉厚重的文化自信。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话题。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个伟大民族总是能依靠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找到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研究生,我的志向就是在用古典文化赋能新时代的探索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将青春写入中国故事,将梦想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2020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宗宇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备受瞩目。全国两会是展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今年的大会更加开放透明,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信。

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在支教中,把精神力量带给每个孩子”,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共鸣。作为一名曾经前往西藏支教的志愿者,我始终坚信,除了文化知识,理想信念塑造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影响学生。

有政协委员提出在高校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促使高校师生成为“双碳”的践行者。作为一名环境专业的学子,我深表赞同,也定当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 郑鸿祥

期待已久的2022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我感到无比激动,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新疆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新疆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得以改善。作为一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我从小就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比如在教育方面,国家为给新疆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之才,开设了内地高中班,让我们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在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在大学里,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一定会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品德修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大类2021级本科生 安凯尔·图尔荪托合提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反复的新冠疫情,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全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两会的召开站在新的起点,回应人民期望,开创美好未来,实现新的跨越。

作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我将用音乐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柳醒龙

观看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之后,我对我们国家过去一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感自豪。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仍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重大突破与成就,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深刻证明了“我们走的这条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让我对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期待与信心。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强调“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身为一名中国香港青年学生,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共享中国梦。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添辉(中国香港)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4日、5日依次开幕。十大热点话题中,“健康中国”排在第9位,作为医学生我倍感责任重大。

健康中国,医药先行。关注健康中国,就是关注国计民生,心系社会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健康中国建设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2022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向着2030年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目标持续迈进。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生 文晗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