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3月8日电(记者蒋静)中山大学师生密切关注全国两会教育议题,作为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阳春布德泽,奋斗正当时。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上下一心、乘风破浪,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坚定了社会各界实干进取的信心决心。作为一名从事应用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高校教师,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提升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双碳”战略、数字经济等重要发展需求,全力攻坚工业软件开发等核心关键技术,蓄力自主创新新动能。世界正在聆听中国声音,我将以实际行动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大家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为大力推动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广东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省直中山大学第一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衡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初见成效,高水平大学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机遇与危机并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引导同学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的决心、求真务实的作风砥砺初心、拼搏奋进。用“板凳敢坐十年冷”的精神攀登科学高峰,以推动国家教育与科技发展为己任,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两会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机遇与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项泽亮
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振奋人心,备受鼓舞。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高校医学院的教师,我深感重任在肩。我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自觉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时代新人。勉励青年学子们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浪潮中,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院长助理、肿瘤中心主任 邓艳红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回顾了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历程与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高度凝练了2022年教育领域的工作重心: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其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使我感到亲切与惊喜。作为一名已有15年党龄的高校青年教师,投身祖国教育事业,是职责,是信念,是理想。党中央精准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趋势,明确提出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对全国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最大的关怀与尊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以量取胜之道,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内涵式发展”之路,是高校长远发展之路,也是通向高教事业胜利之路。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土木、水利与海洋多学科交叉领域细心耕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党支部书记 林沛元
今年两会,教育依旧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近些年,教育领域可谓大事不断,关于在线教育、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话题的热度一度蹿升。在社会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两会中倾听为民旋律,汲取奋进的力量,在这美好的时代,我们岂敢止步,一定要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奉献力量。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助理教授 杨耿超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我作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复办后的第一届学生,倍感振奋。中山大学农学院的复办,正是立足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今时代风起云涌,我国急需在新农科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作为一名农学学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为祖国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山大学农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王奥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作为中山医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年的全国两会我关注到“健康中国”继续成为热词,新冠疫情抗击的胜利、老人儿童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事业发展等都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息息相关,医学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更感到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和专业素质,才能不负重托。我们须牢记“医病医身医心”初心使命,勇于“救人救国救世”担当作为,发挥所学知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中去。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朴铭健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光荣使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要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输送稀缺人才,提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走好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人才培养矢志不渝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 王越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家重视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过去一年加大了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政府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高校也要心怀“国之大者”。我们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鼓励力度,大力开展“本科生进实验室”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我们也将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努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马梓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问题一直是两会的重点话题,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双减”、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对群众呼声的快速回应。进入大学以来,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国家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落地,也对我国教育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路径: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铿锵有力、深得民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将坚定理想信念,谨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 张梓桐(中国澳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通过观看全国两会内容,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感受到政府工作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惠民”“利民”深入人心。教育和健康是今年全国两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民意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党员,要在疫情防控、医疗攻坚战前坚守自己的誓言,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托合提·热合曼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