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11月22日广州电(通讯员钟梓丹、汤晴昀)11月20日上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培忠,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苏童,鲁迅文学奖得主、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继明,文艺界专家学者,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政班子成员、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参与颁奖典礼。典礼由林峥副教授主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颁奖典礼现场(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培忠在致辞中表示,以鲁迅先生为起点,中山大学形成了悠久而伟大的文学传统。而这一文学传统,就像蓬勃的野草,方兴未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广东拥有悠久的原创文学传统,广东学子应当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强调自信,敢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的第二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学都要发时代之新声,开社会之风气,起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新风与社会变革的先导。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脚踏辽阔广袤的中华大地,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广东省作家协会将与中山大学中文系等单位一道,加强合作,共同把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打造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展现当代大学生创造风貌的响亮品牌。期待广大青年作者心系“国之大者”,有雄心、有定力、有朝气、接地气,挥洒才情智慧,书写青春华章。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新的时代,对文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文学家“野生”的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少,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写作训练,并在文学的赛事中成长,已成为近年突出的现象。他认为举办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是为了培植文学的氛围,让文学青年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中暂时获得一方纯净的文学土壤,从而点燃自己的文学梦想。这既是出于建设当代文化的需要,也是文学青年的内在渴求,更是社会的殷切期望和未来的深切召唤所在。彭玉平教授从古代语境谈到现代文学,他相信,中国悠久的创作传统永远是值得珍惜的,中国古代的诗人们,为了中国文学经典的延续,确实经受了很多的困顿和磨难,特殊的时代让他们的生活降至冰点,而冰点的生活却产生了沸点的文学。古代的文学传统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被延续的传统,当然要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如何既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切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思考这一问题,其实就是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命方式。他表示,这样的思考没有尽头,希望为了今天的文学和文学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继明宣读评审意见并作点评。获奖作品极富艺术张力,或节奏感极强,于迷离矛盾中留下悬而未决的句点;或结构趋圆融,于丰沛情感中驱驰坚韧柔软的意象。在文学的世界,当代青年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审视世界。大会随后公布了获奖学生名单。
此次大赛自2021年5月发布征稿启事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共计1844份作品。其中小说戏剧组839篇、诗歌散文组1005篇。大赛组委会组织高校教授、作家、文艺评论家、资深编辑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三轮评审全程匿名,评审专家客观对待每一个作品,保证结果公正。每组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入围奖20名,共评出58件优秀作品。
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典礼上,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小说戏剧组获奖者赵玉清、新诗散文组获奖者彭烨发表了获奖感言。
颁奖典礼期间,来自中山大学的学生表演了舞蹈《百舞惊鸿》以及中山大学原创校园歌曲连唱和诗朗诵。最后,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的张海庆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嘹亮歌声中此次颁奖典礼完美落幕。
文艺表演(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据悉,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花城》杂志、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该大赛由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升格演变而来,一经举办得到全国众多高校学子的热烈响应,收获了一大批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
文稿终审:中国语言文学系 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