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升学深造】管理学院:夯实三全育人之基,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

稿件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0-09-14 阅读量:

中大新闻讯(通讯员杨华岳)管理学院紧紧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兼具“中西管理智慧、创业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的未来管理英才和商界领袖。植根在中国背景、融贯全球视野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打造“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课程体系,构建“五个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促使本科生在升学深造上“追求卓越”,努力实现国内领跑、亚洲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

一、强化思政引领,党建与学业共促进齐发展

学院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党建与学业共促进齐发展,依托思想引领形成了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环节,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环节,节节贯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链条。学院把党的思政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来开展思政教育和第二课堂,通过思政第一课、校企党支部共建、教师讲党课、党员学生进班级等活动的开展,在思想上塑造同学们的价值观和引领同学们的追求,激发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科研学术的热情,加深同学们对到更高学府深造学习的认识认同。

学院积极推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落实学院“星火计划”——党员联系班团制度,通过党员深入团支部、班级,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引领团支部、班委会进行组织建设的能力。本科学生党员与本科团支部、班级结对,担任班主任助理,指导班级标准化建设。通过高年级党员同学的传帮带,指导和带领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做好学业帮扶,积极引导各班级人心向学,加强思政对学业的引领和支持。

在第二课堂的实施中让教师党员发挥作用,在校企党支部结对共建、“访企业,走自信桥”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邀请教师党员参加,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活动的专业学术指导,进一步深化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落地落实落细。

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新媒体公众号“管院学声”弘扬爱学习、会学习的院风学风。过去一年“管院学声”共发布60条学业相关推送,鼓励优秀学子分享学习经验,学优做优,阅读量超过5万次,使同学们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实现了网络育人,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管院道路。

开展党团班一体化建设——2016级党员陈凯宁同志联系2019级行政1班分享学习心得(来源:管理学院)

二、优化学习生态,让学生忙起来

学院努力打造学生高效学习生态,实施科研育人,成立本科生学业学术发展中心,以“训练营提升科研兴趣、以大师讲座拓展科研视野、以学术赛事检验科研成果”,着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学院开展科研小助手RAE火箭计划项目,为同学们提供接触科研的平台化,这是同学们“忙”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目自2017年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科研,在该项目引导下,2019年选聘人数从50多人提升至95人,本科生积极从事科研在管院已经蔚然成风,多位优秀出色的科研小助理与科研之星的研究成果已在审稿阶段或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宣读。已成功考取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的2016级本科生吴一鸣在回顾参加科研小助手RAE火箭计划项目经历时深有体会地说:“那一段科研小助手的经历真正带我走进了学术之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怎么去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我拿到了复试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正是得益于科研小助手阶段所受到的锻炼。”

针对商科学术与实务特性,继续精细化训练营类型,开展商科阅读营、商科写作营、商科研究方法营与商务咨询营等专业特色训练营,邀请学院各领域专业老师开展针对性的讲座课程,直接指引本科生阅读商学经典,深化对商科知识的理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丰富商科知识,为升学深造做好准备。

在学术训练营项目支持下,学院组织并支持本科生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学。邀请相关领域的老师为参赛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增加商业知识、培养科研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目前学院举办多期SYSBS_IVEY全球商业案例大赛、黄埔杯案例大赛,鼓励学生培养商科思维,学以致用,提升商业综合能力。

为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学院定期举办管理大师面对面、黄埔圆桌会等学术活动,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举行讲座,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讲授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科研兴趣。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院开展4期学业提升系列讲座,在青年教师辅导员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居家学习时间积极进行科研创新。

2020年RAE火箭计划——商科训练营(来源:管理学院)

黄埔圆桌会(来源: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第二课堂火箭计划——学业提升系列讲座(来源:管理学院)

三、深化制度改革,让育人活起来

学院深化教学育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大师资资源配备,将最优质的师资、资源配置给学生。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配备的5名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都是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前沿的优秀青年代表,其中李炜文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他们积极围绕“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学术引领”,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势,在学术上、思想上对大家全方位引领,进一步转变同学们的学术观念并提升科研兴趣。其次,学院鼓励同辈互助,倡导传帮接带与升学经验分享:定期举办保研、考研以及国(境)外升学经验分享交流会、考研模拟夏令营,邀请成功保研、考研以及申请出国出境留学同学传授学习、升学经验或担任面试评委,帮助同学们进行模拟实战,提升面试技能。在学业帮扶方面,学院通过开设高数辅导班和设立学习互助小组,实现对高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每学期受众人数达150人次。此外,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升学的后顾之忧,完善支持保障,学院专门购买考研资料、设立考研自习室、出国升学面试室,为升学深造学子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设立一次性国际主流英语考试报名费资助项目,完善升学奖学金制度的同时鼓励学生升学深造,引导学生成为引领学术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术精英、行业精英。

保研经验分享会(来源:管理学院)

出国升学经验分享会(来源:管理学院)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管理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本科生深化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坚持科研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学生学业发展,真正让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成为一种自觉。

文稿终审:管理学院 周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