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当好红色“领头雁”——记附属第六医院陈双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作者:江志鹏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19-12-17 阅读量:

陈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疝病中心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外科二党支部书记。

陈双同志从医37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一直为医疗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长期专注于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和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疝外科开拓者之一,中国《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编撰者,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分会的首任主委,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疝外科学院创办者,粤港澳大湾区疝外科医师联盟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及医学会疝外科主委,是专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做到廉洁奉公,一心为病人。

抓好支部建设

陈双同志,2018年起担任医院外科二党支部书记,是资深的学术带头人,支部的“新当家人”。他从不折不扣落实“三会一课”这一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着手,带头讲好党课,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扬党组织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工作方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抓好支部建设,使支部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他带领外科二党支部与顺德新容奇医院外科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和技术对口帮扶,以基层党建座谈会、临床技术交流、行走文化老街、瞻仰三洲烈士纪念碑的形式开展“强基层,心连心”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外科二党支部在三洲党员教育基地合影

当好学术“引路人”

陈双同志,对待病人如亲人,不仅帮助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患,同时解决心理上的顾虑。作为科室主任,每次遇到疑难杂症或重症患者,他都亲自问病史,做体查,分析检验报告,组织全科乃至多个相关科室进行病例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大程度的使病人获益,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敢于冒险、勇于承担,挽救了不少生命。

他注重团队培养,严格要求团队建设做到医教研并重。从大方向临床思维的培养,科研思路的点拨,细至手术基本功的训练,良好外科习惯的养成,乃至幻灯片、课件、视频的制作和剪辑,他都孜孜不倦的教导着每个学生和团队成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是他对待团队无私而敬业的真实写照。凭借对团队的精心打造和严格要求,自2015年陈双同志作为学术带头人引进到附属六院建科以来,团队从无都有,从弱到强,团队的品牌效应以及国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彰显。

组织团队学术研讨和交流

当好红色“领头雁”

陈双同志作为国内胃肠、疝与腹壁外科的知名学术带头人,自2014年开始倡议发起一项公益项目:善医行·疝医行。他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亲自带领著名疝病领域专家,免费为偏远地区贫困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指导当地医院、医生,提高其相关疾病的诊治经验及手术水平,促进当地疝外科医疗水平的发展。六年来,“善医行·疝医行”活动已经开展了23次,行程突破10万公里,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累计免费手术病人达145人。

“善医行•疝医行”活动现场

为加强与边疆地区医生的交流沟通,2019年5月7日,陈双同志主动请缨,在附属六院李汉荣书记带队下,与对口支援的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中六情·善医行”活动,现场进行技能培训和手术演示,讲授他独步天下的TAPP七步法,为当地医生和医学生带来丰富的学术大餐。

与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中六情•善医行”活动

2019年7月30日,陈双同志再次远赴新疆,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讲座、义诊、手术、带教等医疗帮扶系列活动。

在喀什当地医院进行手术演示

在他的影响下,支部兴起了“医疗技术支援祖国边疆”的热潮,仅2019年上半年,外科二党支部就有邱剑光、练磊、何晓生、江志鹏、刘兴漠、李英儒等6位党员主动向党委请缨,接过支部书记的接力棒,分别远赴新疆喀什、西藏林芝、云南滇西开展援疆援藏援边活动,让边疆的民族同胞也能足不出县享受到内地一流的医疗技术,让自己在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洗礼。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