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10月,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不忘初心、彰显特色”为基本立足点和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中山大学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方针,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核心工作紧密连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切实使党建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共促师生成长。
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凭借显著的工作成绩,创新的建设理念、丰富的党建内容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中山大学年度‘最佳党日活动’”的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名单。
发扬创新精神,建立学习型党支部
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每月党支部组织生活要点,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并贯穿党员教育学习的全过程,边学习边实践,深化理解感悟,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党支部成员参加党员组织生活的积极性高涨。党员教师先后参加了韶山红色教育,紧跟“红色脚步”、汲取“红色精神”;参观学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笃行与薪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与传承”专题展览;参观“大潮起珠江”展览和邓小平雕像,切实感受改革开放40周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参加“学习革命传统,感悟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古田红色教育培训活动等。
参观“大潮起珠江”展览
支部还多次开展线上和线下组织生活会,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组织生活会无人缺席,支部成员积极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观点碰撞,交流气氛非常热烈。
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党员教育发展
党支部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党建工作,严肃考勤管理,规范会议记录、党员学习教育和组织培训记录,建立党员名册,按规定按时交纳党费记录等。其中,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中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党支部时刻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性:精心培育先进分子,把好入党第一关;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基本理念。自成立以来,党支部已发展了三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两位同志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截止目前,支部现有正式党员9名,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1名。
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
注重知行结合,践行党员初心使命
党支部特色非常鲜明,教师涉及多国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语种教师,迄今为止,结合小语种特色,支部已开展特色党日活动两项。
支部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语区外媒如何解读、报道我党和政府政策这个主题,发动全体党员进行专项调查,撰写了数篇研究报告,并在组织生活会中组织大家讨论和分享。调查共完成17篇成果报告,所有报告均被学校《南海研究专报》采纳,其中2篇被中宣部单独或综合采纳。通过开展此项特色党日活动,青年教师不但充分发挥各自的语言优势和专业兴趣,还拓宽了科研领域,提升了科研水平,也收获了研究成果。
开展主题为“扎根中国大地、学精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的特色党日活动。活动内容由西、俄、阿、韩、德等小语种党员老师讲授相关小语种版本的十九大报告的节选内容,让即将走出国门的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清晰了解祖国的发展动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本次活动受到了学校、学院的认可,并荣获2018年度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的荣誉称号。
同时,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积极建设学术型支部。学术是教师的生命线,如何让支部为青年党员教师们提供科研助力一直是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达到此目标,支部结合党员教师的教学科研要求,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精心安排一定时间让资深教师分享教学、科研经验,如俄语孙烨博士分享科研项目申报经验、西班牙语教师陈美玲就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教学经验分享等,支部成员纷纷表示效果挺好,受益颇丰。
孙烨博士分享科研项目申报经验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未来。榜样是向上的力量,是学习的标杆,是奋斗的方向。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将再接再厉,在新的起点上向新的征程努力奋发,更加充分发挥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争创榜样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