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9秋季会•笔谈篇(二十二)】学习贯彻“三大建设”精神,助推药学学科进一步发展

稿件来源:药学院(深圳) 作者:邓文斌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9-11-13 阅读量:

药学院(深圳)院长 邓文斌教授

9月21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会上,罗俊校长作了题为《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大会主题报告,该报告深刻阐述了“三大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内涵和基本模式,明确了新时期推进学校“三大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方向。

中大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明确了“扎根中国大地,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定位。“三大建设”是中大新时期发展的核心内涵。我们“大药学”学科的发展要加快适应新时期中大强势医科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把握规律、全力发展。围绕“拓维、增量、提质、创特色”的新旋律,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着实推行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走自己的路、真正做出特色,以新药发现为重要考核标准,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推动药学学科“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建设,探寻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轨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在某些领域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正在以科技大国的坚定步伐向前迈进,但是中美贸易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由大向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阶段,在一些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关键核心领域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较之于发达国家,我国应在战略目标上瞄准搏击未来和国家急需的领域,在资源配置上重点投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发展面前,任何学科的发展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鼓励“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建设,就是一个整合学科队伍、赢得发展机会、共享办学资源的好机会。

就学院发展而言,我们学院更重视引进青年人才,组建药学领域若干团队,让他们能够在中大长期持续耕耘。我们引进的人才中,大部分是从海外归国的年轻学者,包括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如果能给人才打造成长的平台和环境,自然会吸引他们前来,并愿意留下,这就是“大平台”建设的初衷和使命。我们引进的人才,最根本的追求是要在这里挑战基础的科学难题,而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不经意产生出富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技发明。我们学院鼓励个人成功的文化,再加上深圳完善的资源配套,可以让科技成果产业化迅速推进。

未来,人民医疗、养老的需求极大,生物医药的机遇十分有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广州、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跻身于全国第三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实力突出。回顾过去的40年,我国的生物医药快速发展、进步很大,但我们大部分的发展和进步是寄托在国外的技术基础上。针对生物医药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建议跨学科、跨专业,突破团队和学院壁垒,实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凝练大科学问题,积极承担大项目,组建大团队,重点进行生物医药创新大平台的建设,开展“三大建设”研究工作。

第一、海洋药物研究。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和天然药物资源,打造“蓝色食品”和“蓝色药库”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我们将联合海洋学科群,从海洋里面要药物资源来打造“蓝色药库”,特别是海洋真菌多样性研究、海洋原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海洋微生物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研究与开发等等,服务全人类。在中共中央国务院8月中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之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将得到国家的强大支持。作为深圳校区的学院,我们将建设一个海洋药物大项目,围绕深海药用动植物资源挖掘、活性分子的快速发现、作用机制阐明、先导化合物的高效制备和候选药物的成药性评价的主体内展开具体研究,特别是对深海与极地生物药用资源、海洋药物多肽与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展开研究。

第二、积极参与生物安全(P4)大平台的建设,开发新型实验动物模型为生物安全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撑。实验动物作为遗传和微生物背景明确的活体研究材料,是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条件。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国际竞争激烈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及精准医学等研究对实验动物的质与量的需求激增,对实验动物支撑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国实验动物科技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存在实验动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受到国际认可的实验动物资源数量少,在新品种品系研发水平和支持力度上还有差距等诸多问题。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探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一批重大常见疾病的新型动物模型。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需求,切实增强实验动物对生命科学发展与创新的服务能力,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准确把握实验动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凝炼我国实验动物技术驱动生物医药研究创新的关键问题,确定我国在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重点突破领域和新兴探索领域。把握机遇,积极参与生物安全(P4)大平台的建设,开展基因重组病毒制剂等在高危病原微生物感染模型上的药效学试验,外源因子检测试验,毒性试验,病毒滴度和效价检测试验,以及啮齿类,兔、犬、非人灵长类、小型猪等动物模型和生物安全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研发。

第三、积极参与精准医学大平台的建设,以精准医学模式下的精准药学研究来指导和推动现代药学学科的创新发展。现代药学学科的创新发展将继续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方向包括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细胞治疗、治疗的控制、个体化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的结合使用、基因修饰化细胞治疗、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3D打印药物及组织、药物筛选、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等。目标是利用各种创新技术平台对疾病风险进行精确预测,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和分类,对药物的精确应用,对药物疗效的精确评估,对预后的精确预测,因而精确地阐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标志物和实现早期诊断,研发靶向药物特异、精准有效地治疗疾病,使用分子分型及分子分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后判断,通过医学与材料、工程、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来推进现代药学学科的创新发展。

第四、生物医药创新大平台的建设。坚持“三个面向”,聚焦在卡脖子的关键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实现新药创制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为:(1)聚焦新型药物靶点研究。药物靶点难寻,国产创新药很迷惘,因此聚焦新兴的技术是研发创新药的关键之一。(2)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最具爆发力的分支,正在被广泛视为有效应对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挑战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3)开展生物药的口服传递技术研究。相较于小分子化学药,生物药的应用优势在于生理活性强、药效高、作用专一,可以特异性地与靶标结合,发挥精准治疗的作用。(4)开展高质量药用辅料研究。药物辅料中关键的复合辅材决定了药品稳定性、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但目前国内生产的药品,所使用的关键药物辅料全部都是进口的,自主创新高质量药用辅料势在必行。(5)发展新型制药工艺。我国高端药品生产工艺落后于国际的情况更为严重,3D打印植入药物制剂具有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的优势,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是高度革命性的。

随着国家把新药研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药研发的投入将快速增加。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础和病患数量,研究焦点是建立庞大的中国人的疾病数据库,组织样本标本库及临床生物标记物和临床病理研究,深入进行中国人的疾病生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药物研发平台,并与企业一起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开发,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医药路线,打造中国人的特色医药产业链。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