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树立“家国之大德”

稿件来源:博雅学院 作者:潘梓旸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9-08-17 阅读量:

博雅学院团学联主席 潘梓旸

今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主题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旨在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德”的话题并不陌生,从小接触的教育也一直离不开“德育”,然而重点在于,我们的身份已然与此前不同,如今,我们拥有更高水平的科学知识,正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我想结合博雅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谈谈自己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德”是什么?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其描述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德”是一种“过程”,它并不是某个能够一蹴而就的静止的目标,而是不断“守护”的动态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对“德”的理解不能简单变成一些固定的道德条目或者某种能力,拥有“德”不是一种对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而是人在确立某种信念之后始终如一地与之互动的状态。所以“立德树人”也就意味着“让学生们明白‘德’的真正含义,以践行德为终其一生的信念,并守之不失。”我想,这其中包含着三个过程,即信念的选择、信念与学习生活的结合、信念与实践的关系。

树立“家国之大德”

“立德树人”与此前小学至高中的“德育”最大的不同是,“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日常行为规范,而“立德树人”是指“家国之大德”,也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国家的认同和甘愿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即有“家国情怀”与此对应。如何对“家国之大德”给予更高的重视是本科教育所应该着重关注的。博雅学院所教授的课程以中西经典文本精读研究为主,同学们在接受这些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对传统社会和传统道德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对家国社会“乡愁式的关怀”,无论是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气度还是宋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都能够启发我们对家国情怀的更深刻的认同。同时,西方经典哲学文本中关于“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讨论,社会理论课程中对于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的张力分析,对马克思等早期社会理论家文本的精读,都能够让我们从更理性和深刻的角度理解“家国之大德”的含义。博雅教育最核心的关注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经典文本的熏陶中逐渐培养起了问题意识,它能够激发我们对“家国之大德”与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的反思。我们在更多的阅读、思考之后能够以更纯粹的心灵去对待“家国之大德”,而“家国之大德”的树立本来就不应是功利性的,纯粹的心灵和精神气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它。博雅课程的设计恰恰为我们对“家国”拥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基础。今年学院学生党支部获得了“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博雅教育走进中学”的党日活动也获得学校“最佳党日活动”称号。可以看出,博雅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为同学们立“家国之大德”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场域。

省察“日用而不思”

认识到“家国之大德”的重要性之后,还必须让每一名学生真正融于学习和生活。博雅学院团学联每年举办多项围绕中西古典文化而展开,如“酒神戏剧节”、“古典人文知识竞赛”、“古典文化月射箭比赛”等等,2018年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艺以贯之——中山大学师生艺术作品展”,这些活动结合中西传统文化特色,能够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艺术价值与家国情怀的关系,也更能够在生活中培养对“德”的相关问题的正确态度。博雅学院无论是班委还是团委学生会的成员没有任何“现实”回馈,所有的工作都是自愿参加,无私又进一步创造了“纯粹”。这个“限制条件”不仅没有打消同学的积极性,反而学院的各项活动和工作都得到了同学们最真诚的认同和支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院内同学们自发举行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等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为学院内部良好的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为集体和他人奉献的精神和行为,也促成了同学们对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这些是真正能够将“德”的理解融入现实学习生活的生动表现。与此同时,学院“青马讲座”和“团日大学习”活动也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德”在不断被理解和反思,被运用和实践,所立之“德”也在潜移默化地被完成。

体悟社会实践

“家国之大德”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学习,还要在充分感受现实社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悟,有“日新之功”。博雅学院自建院以来,本科二年级会组织去江西婺源进行为期三周的“学农学工”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鞋厂做鞋、白石坑种地、服务敬老院等实践项目。我们能够在此之中充分感受工农劳作的不易,增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认识,从而培养博雅学子的家国情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不是通过学习某项专业技能得来的,最关键的是通过和社会的接触和互动而做到“学以致用”。只有最终服务于家国社会,才能够算得上是“德才兼备”。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只有在充分参与到社会家国的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德”,完成“德”,培养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博雅学院虽然是精英化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某种“特殊”,除了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之外,同学们更要立志做道德的“精英”,坚守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为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