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实施铸魂工程,担当时代使命

稿件来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郑智浩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9-08-19 阅读量: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郑智浩

在2019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上,罗俊校长作了题为《以立德为根本 以树人为核心——共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提出学校要实施新时期铸魂工程、固本工程、强基工程、提效工程,抓实“四大建设”,助力学校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其中,铸魂工程,就是要坚持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是铸造新时期中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也是中大办学的最大优势、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中山大学是一所拥有光荣革命历史和爱国奋斗传统的大学。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大学子始终坚持理想信念,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将远大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革命时期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投入到国家事业建设中,进入新时代,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罗俊校长在报告中提到,,中山大学已经进入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新时期,已经迈向从一般向一流、从优秀向卓越、从前列向引领转变的事业新征程。学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放到新时代的事业中来认识和落实,提出铸魂工程,是与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息息相关的——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坚持理想信念的,正是学校文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罗俊校长论述中的“最大优势、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要求我们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融入到坚持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中,把红色传统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把中山大学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爱国奋斗传统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

在加强基层党建团建的工作中,学院党委坚持从严治党治团,规范本科生的基础党务团务,严抓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严守规制落实党员团员的发展;同时积极加大推优力度,以党建引领团建。学院以巩固基层组织为抓手,以班团一体化工作夯实组织基础,以人类学田野实习为载体推进田野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形式的创新,以主题团日活动提升基层组织的活力。在培养青年骨干,强化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青马班“聚英学堂”对全院学生干部进行全面培养,搭建了一个强化队伍建设的平台。

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院围绕中山大学的革命传统,落实“一学一做”,开展了多次教育实践和专题学习。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学院组织了42名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前往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参与“牢记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培训班,培训班由院党委书记罗镇忠、团委书记韩雪敏带队,通过访谈教学、情景教学、红歌会、实地参观、专题讲座等形式,凝聚青年思想、坚定政治理想、践行“一学一做”。在2019年的清明节前夕,学院组织18级全体团员、聚英学堂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共130余人,赴广州银河烈士纪念馆,学习广州“文总”六烈士的红色革命事迹,为烈士扫墓并敬献花圈,教育青年团员不忘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在加强思想宣传工作方面,学院积极巩固宣传阵地,鼓励青年勤于思考、敢于发声,紧跟时事热点,以学院团委学生会公众号为平台建设对外宣传和思想引领阵地,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和网上学生会的建设。目前,学院团委学生会公众号已经开辟了多个特色栏目,刊登了8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等学习心得,征集了同学们对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等话题的讨论和感想,记录了班级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开展情况。

罗俊校长指出,当前正是学校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中山大学本科教育新局面,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作为中大学子,只有深刻认识我们的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学校是通过坚持理想信念、传承红色革命基因从历史走到今天,才能认识到铸魂工程的重要性,才能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中大人的历史担当和时代使命。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