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附属三院马少鸿教授团队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7月22日,梁先生因患“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疾病,向附属三院心胸外科马少鸿教授求助。梁先生是阳江人,44岁,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转院到广州后,几家心脏外科实力较强的三甲大医院均未能给予手术治疗。患者入院时已神志模糊,马少鸿教授团队经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迅速对患者开展手术救治。
心脏外科手术是十分凶险的手术类型,而急诊主动脉弓手术几乎是成人心脏外科领域的最高难度手术,对整个手术团队配合的要求极高。主刀医生在用人工血管置换已撕裂的主动脉弓时,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人工血管与人体自体病变主动脉壁的吻合,使手术患者的脑缺血及下半身各器官缺血时间降到最低,以避免术后出现脑血管并发症甚至昏迷、避免术后截瘫以及腹腔各脏器功能障碍。此外,体外循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的严密配合和监控十分重要。
为缩短器官及肢体缺血时间,马少鸿带领团队采用了很多针对患者情况的特别保护措施:手术开始时先用人工血管吻合患者左侧股动脉,再行插管,体外循环时上下半身同时进行血流灌注等。他回忆:术中打开患者心包时,发现已有血性心包造成心包压塞,患者如未能接受手术,当晚极可能出现夹层完全破裂、导致心包填塞而立即死亡。在团队紧密配合下,手术在晚上12点顺利完成。经过多天的救治,患者于8月23日下午痊愈出院。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发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的患者约3.9-4.5万人。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若未经治疗,约33%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目前大部分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式为外科血管置换手术。
2017年,马少鸿教授来到附属三院并于当年底成功开展第一台心脏外科手术以来,附属三院心脏手术团队日趋成熟,他们已能全方位、全频谱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其中,该团队在针对主动脉夹层的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重症瓣膜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这两个方面,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