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山大学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和“‘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联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嘉宾有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张峰处长、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刘梅副院长、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邓孺孺副院长、香港大学叶嘉安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海山教授、北京大学刘树华教授、广东省珠海市气象局李叶新局长、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沈学顺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研究员、清华大学阳坤教授、武汉大学张良培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项目各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等50多人。
张峰处长代表科技部介绍了项目背景,针对考核指标、团队组织、项目管理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并预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刘梅副院长强调了中山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将给予项目政策倾斜与支持,全力配合项目的顺利实施;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和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邓孺孺副院长简要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学术力量,并表示从学院角度支持项目实施。
“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戴永久教授、课题负责人黄安宁教授、辛秦川副教授、李伟平研究员,“‘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项目负责人黎夏教授、课题负责人俞乐副教授、杨健研究员、刘小平教授等,分别介绍了项目和课题的总体目标、主要研究任务、拟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考核指标、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等内容。
项目咨询专家组就项目及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讨论,对各项目间如何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课题任务衔接、数据共享汇交等事宜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实施方案的改进建议。项目专家组最后一致通过“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和“‘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各自的研究亮点,加强项目间的联系与合作,力争扩大国际影响力。
附:项目简介
“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项目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教授牵头主持,拟为地球系统模式提供新一代高分辨率陆面过程模式和支撑陆面过程模式发展、验证和应用的数据集。项目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对复杂陆面过程的模拟能力,同时促进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发展,激发原创科研成果产出,为气候预测及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项目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黎夏教授牵头主持,其成果将为国家有效应对全球土地利用变化,保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关键数据输入和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在相应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