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参与承办全国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

稿件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作者:大气科学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7-06-01 阅读量:

全国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于5月21日-27日在广州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广东省政府、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我校、广东省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共同承办。国家级气象业务科研单位、合作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参与此次活动。

此次气象科技活动周主题为“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主会场系列活动包括气象科技成果展、气象科普体验活动、第三届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科学论坛和学术沙龙等。

刘雅鸣局长、邓海光副省长、罗俊校长等在“高校气象科技创新”大气科学学院展区听取董文杰院长讲解成果展

5月21日-23日,作为本次科技活动周重头戏的气象科技成果展在广州市科学中心举办。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我校校长罗俊,科技部、中国科协等相关负责人参观了气象科技成果展与科普互动体验区。

在成果展上,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MICAPS4.0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业务系统、气象立体综合观测系统等气象科技“重器”悉数亮相。我校大气科学学院作为“高校气象科技创新”展厅参展单位参与了此次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学院自组建以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及合作共建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王雪华副校长主持科学论坛主题活动之科普讲堂

5月22日,科学论坛主题活动之科普讲堂在我校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本论坛由中国气象局、我校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及我校大气科学学院承办。广东省各市(地)县气象局业务人员代表、我校大气科学学院师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我校副校长王雪华主持。

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徐祥德、宋君强,我校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气象科技发展和大气科学领域前沿问题,为听众奉上了一场气象科学盛宴。

本次论坛为我校大气科学专业师生及广东省各市(地)县气象局业务人员提供了学习共享前沿气象科技的平台,加强了校局间的学术、业务、科研沟通,为我国气象科技创新研究提供了相关支持。

第三届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上,参赛者正进行天气现象讲解

5月20日-21日,第三届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在我校广州校区东校园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气象局、我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学会及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承办。

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科普研究所、新华网、我校等十多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我校王雪华副校长、董文杰院长受邀担任决赛评委。比赛采取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方式进行。选手用创新有趣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气象科普知识,讲解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气象卫星、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及“观云识天”等。

经过预赛及初赛,15位选手从83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的杨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信欣、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局的刘晓东力拔头筹,获得一等奖。宇如聪副局长为获奖选手颁奖。

气象科普讲解大赛旨在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为广大气象科普传播、讲解和志愿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传播能力,推动气象科普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据悉,此届“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各地气象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和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同步举行开放活动,并开展气象科技下乡,以及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系列科普活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