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深圳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概念方案评审会召开

稿件来源:基建处 作者:基建处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6-08-31 阅读量:

8月31日,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概念方案评审会在我校怀士堂召开, 来自深圳市工务署,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中山大学机关部处、院系负责人,各教代会代表团代表、各学院(直属系)学生代表、网上报名并获得入场资格的师生等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深圳引进高等学府落户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将推动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并加快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深圳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概念方案评审会现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积321.15公顷,一期建设选址范围约150.82公顷用地安排,校园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约120万平方米,二期建设约100万平方米。校园一期建设的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公山及周边区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

自2016年8月1日,本项目设计招标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丰富规划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参与投标,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截止到8月11日共收到国内外的69家机构、43家联合体报名参加,三标段累计报名单位为108家。组织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已于8月18日组织光明基地现场踏勘活动,并于8月19日组织工作坊启动会及需求交流会,为设计师充分了解基地、校园背景文化和业主需求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8月31日组织的概念设计方案评审会为集群研究工作坊的第二个环节,本次一期建设设计招标共分为三个标段,并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及入围单位筛选。本次工作坊突出强调公众参与性,发动评审专家、校方代表和学生群体多方智慧,采取多维度共同参与投票与讨论,邀请了由国际知名学者马清运领衔的7人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组,以及由招标人代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和中山大学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约300人的中大师生代表组成的评审组,通过投票分别评选出Ⅰ、Ⅱ、Ⅲ标段各10家入围单位。本次工作坊提交的概念性设计成果主要有:I标段概念方案内容包括校园总体规划概念图、医学组团、至少一个公建、生活组团或其他教学组团等校园局部;Ⅱ标段包括医学组团的平面布局、校园总体规划概念、至少一个公共建筑组团、生活组团或其他教学组团等校园局部;Ⅲ标段概念方案内容包括宿舍组团(工业化)的总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及分析图等和校园总体规划概念。各参与设计单位在充分理解设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创作,提交的作品精彩纷呈。

本次工作坊方案的评选原则,不但充分尊重中山大学:“形神兼备,和而不同”的校园设计理念,突出中国风格、中山精神、中大文化、现代技术、地域特色、办学特色,同时也遵循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以人为本、功能优先、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建设理念,每标段各10家入围单位将进入到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平台进行后续设计投标阶段。

师生观看总体规划和概念方案效果图展板

工作坊是深圳市工务署近年开展开放式设计研究,在设计招标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工作坊区别于以往的招标形式,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提前,通过设计师与使用方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头脑风暴,让设计师更充分地了解使用方的需求,为设计招标和今后规划设计探索最佳的方向。学校认为本次设计招标通过工作坊平台进行资格预审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也得到业界的认可。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充分参与本次设计方案入围评审,体现了中大民主决策的传统文化,力争使方案真正满足校园的最终使用主体——学校师生的需求。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