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马骏副校长赴北京大学参加了“中美大学天文合作高峰论坛”。本届论坛是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的一部分,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圣芭芭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加州大学共同举办,主题是“我们的宇宙,无边的世界”。
马骏以“中美大学多模式合作”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简要地介绍了中山大学的概况以及中山大学天文学科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山大学的天文学科可追溯至1927年;2013年,中山大学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复办天文学科;2015年,以该研究院为基础成立了“物理与天文学院”,正式重建天文学科。学院的主要科学研究包括天琴计划的引力波空间探测计划、宇宙学研究、宇宙学数值模拟和高能天体物理等。借助坐落于我校的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中山大学在天体物理数值模拟领域具有巨大优势。马骏表示,欢迎国内外的大学参加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和数值模拟研究合作,中山大学将大力支持中美大学之间的天文人才交流培养,着力培养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人才。
图为马骏副校长正在发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圣芭芭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马诺阿夏威夷大学等近20所中美高校代表出席会议,分别就“中美大学多模式合作”“大学与国立科研机构及社会合作”以及“中美在30米望远镜合作方面的黄金机会”进行专题发言和讨论。
论坛期间,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圣芭芭拉加州大学校长杨祖佑(Henry Yang),马诺阿夏威夷大学校长Robert Bley-Vroman分别代表中美各方签署了中美大学天文交流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促进中美大学及科研机构在天文学方面的人员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促进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助理林伟鹏教授陪同马骏副校长出席了论坛。
相关链接:
此次中美大学天文合作高峰论坛是为了配合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而举办的,旨在加强中美大学在天文领域的合作。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根据2009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达成的共识于2010年5月建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领域的一个全新的高层磋商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为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机制中方主席由负责相关事务的副总理级官员担任,美方主席由美国国务卿担任。2016年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奥巴马总统发来书面致辞。6月7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