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山大学主办的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讲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珠江学者中大中文系谢有顺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的专题学术讲座。来自全省近20个大专院校约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讲座中,谢有顺教授首先肯定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莫言获奖后,其作品在海外的大量翻译和传播,对于增强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莫言的作品的价值在于,其所诠释的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心里深厚的诺奖情结。
谢有顺教授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制度等方面说明“这是值得尊重的奖项”,对诺奖的评奖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具有批判精神。对于历史、社会和人生,要有清醒的个人省悟;二、描写乡土现实。从乡土角度来认识一种最本真的民族生存,是诺奖的主流;三、坚持艺术探索。发掘艺术表达的新的可能性,是诺奖一直张扬的价值观;四、要有写作理论。诺奖只授予那些有思想的伟大作家。这些也是历届获得诺奖的作家所共有的显著特点,莫言获奖也暗合了这些价值观。
谢有顺教授肯定了莫言的成功,提出莫言的成功源于其作品的几大特色:一、感官彻底解放;二、语言粗砺博杂;三、精神体量庞大。莫言以中国厚重的乡土人情为土壤,汲取了不竭的民间创作资源;在莫言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一个生机勃勃、有血有肉的世界,其写作中,感官全面解放,色香味俱全;其作品一直在追求新的表达,一直试图找到理解世界的新的方式;作品语言粗砺博杂,精神体量庞大开阔,也使其写作不同凡响。它们共同构成了莫言作品特有的艺术面貌。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莫言,这不是政治的胜利,而是艺术的胜利,不是普通话的胜利,而更像是方言的胜利,也不是单一的新文学价值观的胜利,而是新文学与民间文学、传统文学相结合的胜利。
讲座结束后,谢有顺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亲切的讨论和交流,并就现场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