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观感的头痛、恶心等是三维显示技术面临的顽疾,其主要来源于传统体视技术固有的聚焦-会聚冲突。该冲突和人体的生理习惯相悖,导致由观察者眼部肌肉控制的关注距离在投影面和显示物点间频繁转换,从而引起头痛、恶心,甚至诱发疾病。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立林、物理学院滕东东和庞志勇组成的研究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面向智能手机的光场显示技术,实现了光场技术在薄光学结构中的应用,从生理层面上避免了聚焦-会聚冲突带来的视觉不适,使具有舒适三维显示界面的手持终端不再是奢望。
研究组采用OLED微显示屏和创新性的光学结构,在所研制的样机上成功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不但大幅降低光场技术对显示系统带宽的要求,更具价值之处在于其具有薄的光学结构,首次使光场三维界面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成为可能。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Optics Express》(24:4421-4430,2016),成为该期下载最多次的文章,并被OSA和AIP联合推荐至著名科学媒体Phys. Org.进行了题为“Shrinking 3D technology for comfortable smart phone viewing”专访报道。
中山大学拥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内、国际发明专利。下一步,该研究小组将致力于将该技术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领域,有望实现基于光场技术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