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在我校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召开。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林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志清、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海涛、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珠海市政府副市长龙广艳、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我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副校长马骏,“天琴计划”项目专家叶贤基、周泽兵、涂良成、梅健伟、冯珑珑以及我省相关领域的部分专家等出席研讨会。
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罗俊校长介绍“天琴计划”实施总体情况
罗俊校长首先介绍了“天琴计划”实施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天琴计划”的出发点,是切实根据我国的技术能力实际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提出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天琴计划”的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样的选择能够避免测到引力波信号却无法确定引力波源的问题,而且有望帮助节约大量卫星发射方面成本。其实验技术方案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优化。
他强调,引力波探测计划意义重大,是一项庞大的科学和技术工程,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持续攻关。此前,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天琴计划”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储备,如星间激光测距技术、惯性传感器技术等。未来,“天琴计划”将分四步实施,即“0123计划-CLLR”路线图,每步均有明确的科学目标,逐步完成技术验证,总体规划上预期执行期为2016-2035年。“天琴计划”的发展将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天琴计划”综合研究设施为重要内容,以发展空间引力实验关键技术为导向,在引力理论与实验分析、卫星平台与控制、光学测量与遥感、地月系统物理实验四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培育大科研团队;积极向国家申请建立“天琴计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有望使中山大学成为我国空间引力科学最重要研究中心。同时,“天琴计划”作为中方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将起到非常明显的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进而改变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形象。
魏中林副厅长表示,罗俊校长的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引力波相关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并列的地位。中山大学去年起做了提前部署,正着手建立一个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平台,开展空间引力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了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与珠海市政府建立合作,启动了“天琴计划”。中山大学是广东省的龙头高校,经过多年省部共建,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大学排行榜中已经稳居国内高校前列。“天琴计划”作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山大学牵头建设的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将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在物理学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注入强大动力。广东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山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中山大学纳入“双一流”的建设,特别是对以“天琴计划”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配合学校,协调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有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早日发挥作用。
郑海涛副厅长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山大学召开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而重大的举措。近年来,广东省在继续保持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机制,重点关注和布局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研究项目,加快推动“天琴计划”这样的大科学工程建设进度,使实现《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有了有力依托。他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大科学工程必须全力争取国家的立项支持,成为国家重大科学发展战略布局,二是“天琴计划”的实施能够在前期做总体发展论证时考虑兼顾带动珠海乃至广东整体科学群、产业群的发展,为创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出更大贡献。科技厅将会在平台建设、团队引进、项目攻关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陈志清副主任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山大学以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在一系列重大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世界高校和科研机构享有很高的声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基础研究的水平和投入,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广东省正处于从要素和效率驱动发展阶段转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迫切要求加快实现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曾经提出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除了在政治制度的选择方面、在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要有充分的自信,开创中国模式,探讨新规则,更应该在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发起新的攻关,提高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培育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由罗俊校长主持的“天琴计划”符合我国超前布局战略领域发展的需要,再次让全世界关注中国、关注广东,这也是中山大学对广东乃至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贡献,提升了“基础研究自信”。他期待“天琴计划”发展起来的关键技术可以转化出众多的现实产业技术成果,促进广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他表示,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将全力支持中山大学“天琴计划”,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将其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给予最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将“天琴计划”相关项目纳入广东省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要条件,推动“天琴计划”顺利实施。
珠海市政府副市长龙广艳、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先后表示,“天琴计划”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项目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领域及其实现过程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对高新区乃至珠海市的人才聚集、产业发展等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珠海市能与“天琴计划”这样的大项目结缘无疑是非常幸运的,2015年7月,珠海市与中山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共同建设高水平大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共识,珠海需要大科学工程,将全力以赴、责无旁贷地助力“天琴计划”的实施。此后,珠海市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天琴计划”前期相关基础工作的落实,如山洞实验室的挖掘、天文台站址的土地平整、上山道路的修建等。
广东省政府林积副秘书长讲话
林积副秘书长受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委托,代表省政府对与会的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科技就是生产力,广东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天琴计划”。广东省目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战略,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的优势,加快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天琴计划”正是瞄准国际前沿、聚焦科技创新的大科学工程,该计划也是切实根据我国的技术能力实际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所提出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通过积极开展太空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空间探测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也可以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项大科学工程也是一个汇聚国内各科学平台、共同攀登科学高峰、开展科学合作的大好契机,对于提升中国特别是广东在国际科学领域的地位助益良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琴计划”必将极大地促进广东科技创新,提升广东科研的新高度,成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山大学的科学创新及发展,对“天琴计划”在项目立项、经费、基础工程建设及科研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会全力支持中大向国家争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立项。他希望,中山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培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以“天琴计划”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为引领,继续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探索基础科学研究,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陈春声书记讲话
陈春声书记表示,学校启动“天琴计划”遇到了非常好的时期,在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重大科学发现对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科技工作从来都不仅仅是科学自身的事,而是整个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实施“天琴计划”的实质就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重大原始创新的科技,能够进一步展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政治自信,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他同时强调,重大的科学发现需要长期积累以及一代代学者长期不懈的坚持。“天琴计划”的启动和推进,已经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珠海市的鼎力支持,未来的进展,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学校对实施推进“天琴计划”充满信心!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记者就“天琴计划”团队建设与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对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与会专家现场作出回答。
我校科学研究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王雪华,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管理处处长刘梅,党委宣传部部长黄毅等出席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