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媒体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校传播与设计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纷纷表示,将立足学院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坚守社会责任、培养专业精英,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贯彻相关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培养更多新媒体传播人才,推动和服务于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不断提升。
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在接受新华社、《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向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流媒体和新闻人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尤其是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情境下、社会心态多元的语境中,准确把握舆论生态、尊重传播规律,真正创新传播形态、转变引导范式。做好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舆论工作,重点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国情单”,二是为公众提供理性的“认知框”,三是寻找舆论引导的“话语包”。
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宁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段话也对高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育指明了方向,当下新闻传播学院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培养业务正、有原则党性,有社会担当的新闻传播人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此指明了方向。
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主任龚彦方副教授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感受最深的是他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阐述,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是专业的报道,能把握中国宏观大势,反映新闻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报道才是既准确又专业的报道,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尊重事实、把握规律,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最需要高质量的新闻传播。
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周如南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多元,舆论阵地和受众信息接收习惯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对业界生态变动的深刻洞察,从而促进传播理论研究创新。
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传播系教师张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全面、系统地关照了我们党一直以来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思想,并结合新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媒介生态变化、公众心态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新闻学系教师陈敏表示,贯彻和落实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媒体要肩负社会责任、坚守新闻专业原则,客观准确地报道社会现实,尤其是要关心民生疾苦,推动社会进步。副研究员曹洵表示,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将舆论工作放在极重要位置,体现领导层对舆论宣传重要功能的传承发展和加强。
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毛思璐同学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即传统媒体必须要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和创新理念,才能在新的媒体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增加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未来新闻事业的储备人才,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必须始终坚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统一起来,确保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维护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传播与设计学院本科生、团委干事江浩同学说,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反映社会热点、获取社情民意等方面的重要性,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我们要善于把握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潮流。本科生、团委委员李然然同学说,作为新闻业学子,更应时刻武装自己的思想,锻炼工作能力,丹心妙笔著华章,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