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第四次赴青海玉树开展义诊手术活动

稿件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作者:中山眼科中心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8-10 阅读量:

七月的玉树,是她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然而高海拔及强烈的紫外线日照,导致了白内障的高发。这里不仅中老年人易患白内障,甚至很多幼童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他们自出生后,就不曾看到过自己生活的世界。

今年5月,玉树市委统战部发来邀请函,“感谢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先后三次克服了长途跋涉的辛劳和高原缺氧的反应,在身体不适、条件简陋、语言不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不利条件下,为玉树各族同胞献爱心、送光明,并希望今年能再一次深入玉树为广大群众祛病止痛,送去光明。”接到邀请函后,中山眼科中心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一支经验搭配合理的16人医疗队伍,由中心党委书记夏丹领队,于7月14日奔赴玉树。

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为藏民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身体不适、条件简陋、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中心医疗队为了能给更多藏民带来光明,刚到达玉树八一医院,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起来。医疗队兵分三路,黄文勇、刘斌、叶一明、张海容、杨琼曼在门诊义诊筛查病人;李月桃为白内障病人测量晶体度数;潘红、叶荣花、宋靓雯则在手术室做术前准备。一上午下来就筛查了60多名白内障病人。下午,在义诊筛查进行的同时,手术室也成了重要阵地。一共两间手术室,黄文勇、黄圣松、刘斌轮番上阵,叶一明、张海容、李月桃分别担任助手,洗眼、洗器械的工作则落在了潘红和叶荣花的身上。医疗队员们克服了语言不通、与当地医护人员配合不熟的困难,一下午便做了46台白内障复明手术。直到晚上八点,众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医院食堂。这时候大家已经累得没有胃口,简简单单吃了一点,便赶回住处。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回到住处,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起来。虽然一天高强度工作造成身体严重疲惫,但是高原缺氧环境下,却让队员们的神经极度兴奋。很多队员在晚上,尽管吸着氧但仍彻夜失眠。第二天,便有队员身体不适,但立马就有人顶上他的位置。倒下的队员稍作休息,便又来到门诊、手术一线,替下需要休息的队员。就是这样,医疗队员们团结协作,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为800余人次的藏民进行义诊筛查,完成178台高质量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术后的才仁昂江和爸爸

才仁昂江今年11岁,患有先天性核性白内障,仅在室内有微弱光感,而在室外则是一片漆黑。他平时的生活起居都由爸爸、妈妈照顾,很内向,一直待在家里,不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接触。16岁的哥哥和13岁的姐姐则承担起放牧养家的担子。他的世界,就是靠他双手摸索感知的区域;他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2014年,当同村的尕玛求西在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义诊期间通过白内障手术复明后,才仁昂江的爸爸便有了求助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的打算。在获知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又一次来到玉树的消息后,7月17日,对光明充满渴望的才仁昂江一家便骑着摩托车,历时七八个小时,风尘仆仆地从昌都赶到了玉树。中心手术室副主任郭文军负责实施全麻,眼外伤科原主任汪振芳教授主刀,为才仁昂江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术后第二天,才仁昂江的视力恢复到0.6,能够清晰的看到身边的爸爸,爸爸也激动地把才仁昂江高高抱起。“现在有我们照顾他,可我们真不敢想象如果我们不在了,他该怎么办。”才仁昂江的爸爸对我们说,“回去后就送他去上学,他能看见了,就能读书,就能比我们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立足。这次手术改变了他的命运!”

像尕玛求西、才仁昂江一样,中心医疗队此次玉树之行,共为6名患有先天白内障的藏族儿童实施了复明手术,另有172名藏民在医疗队手术后恢复了光明。

藏民们为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献哈达

当中心医疗队为术后的藏民们揭开眼包的刹那,笑容顿时浮现在众人脸上。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是重见光明的喜悦与发自内心的感谢仍旧溢于言表。藏民们纷纷上前,为医疗队员们献上哈达。不少队员们过后纷纷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感言:在看到病人重见光明后激动喜悦的时刻,我深深的感受到我所从事这一行业的价值。在高原虽然辛苦,但这一切都值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