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山大学首届藏族文化节在南校区举办。本届文化节由校团委、党委宣传部、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同主办,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学生会、西藏民族学院交换师生承办。活动以“雪域之窗”为主题,分为“走进雪域——大型藏族历史文化展”和“雪域歌舞——藏族文艺晚会”两个部分进行。五彩经幡飘扬了整整一天,藏族文化展览、歌舞表演晚会各呈精彩,为中大师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与感知雪域高原的窗户。
藏族历史文化展设在学一食堂前及亲新广场,主要由“舌尖上的西藏”、“藏族文化展示”、“藏服试穿”和“藏文译名”四个展区组成。参与者通过近距离接触唐卡、佛珠、藏香、转经筒等实物走进藏族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尝糌粑、奶渣、风干牛肉、酥油茶等特色食品感知藏族人的日常生活;藏服试穿区里,师生们纷纷穿起藏装,拍照留念;要想起个藏文名字,还可以到译名区逛逛。此外,展区周围还布置了20块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藏族饮食、建筑、医药、宗教信仰等风土人情,以及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藏语学习班等与西藏地区紧密相联的故事。
西藏民族学院交换生向参与者介绍藏族物品
展览吸引了诸多参与者,既有本校师生,也有闻讯从市内其他地方赶来的爱好者,甚至还有许多外国朋友。来自西藏民族学院的更登磋老师和20位交换生身着藏装,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同学们一道,热情地向参与者讲述藏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这是牦牛,我们称为陆地上的船”、“一串佛珠必须是108颗”、“《格萨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传唱至今”……哪怕展出期间两次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藏族师生们的热情依旧不减,以最快的速度“抢救”展品,坚持为中山大学师生奉献富有特色和饱含深情的文化展览。
晚七时,藏族文艺晚会准时在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上演。晚会分为“走进雪域”、“情系雪域”和“欢聚一堂”三个篇章,西藏民族学院交换生与来自中山大学南校区、东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的藏族同学齐聚一堂,用精心准备的节目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我校多位曾参与过西藏民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教师、研究生支教团历届成员应邀前来。
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时代感的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藏族服装秀更是令观众穿梭于历史和地域之间。作为西藏民族学院20名交换生的代表、曾参加中山大学维纳斯歌手大赛的扎西泽措,与藏语学习班的汉族同学共同唱起《在那东山顶上》。晚会还设计了有趣的互动环节,观众上台学习揉糌粑、仿写藏文、跳锅庄,其乐融融。一位即将毕业的中文系女生动情地呼吁: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藏族传统文化!晚会在藏汉两族学生共同演绎的双语合唱《一个妈妈的女儿》中进入高潮,欢乐的锅庄让演员和观众不分年龄、不论民族,都沉浸于民族文化交融的快乐之中,将激情与友谊尽情释放。
西藏民族学院学生表演舞蹈《吉祥的哈达》
游戏互动环节仿写藏文,中文系女生呼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藏族传统文化”
据悉,早在2012年4月,我校与西藏民族学院正式签订《西藏民族学院与中山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学和文博专业本科生协议书》,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于2013年秋季开始接受第一批西藏民族学院交换学生。本届藏族文化节,正是由20名西藏民族学院交换学生发起、在我校访学的西藏民族学院更登磋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展开的。在一个多月的筹备过程中,活动得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的重视和支持,最终得以将一场原汁原味的藏族文化节呈现给广大师生。这既是西藏民族学院交换师生难得的中大记忆,也承载了两校长期以来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更是内地与沿海、藏族与汉族之间友好交往的良好示范。参与筹划的措加卓玛表示:“在中山大学,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共存,我为此感到自豪。”